当前,内蒙古聚焦主责主业,正在全面推进落实“五大任务”,积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内蒙古工业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围绕创新发展理念,承担产学研联合攻关任务,主动参与到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中,为支撑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6月,内蒙古工业大学成立科技成果转化部门,负责全校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服务管理以及相关平台建设。同年9月,学校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自治区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2020年获批科技部“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今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修订出台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及第三版《内蒙古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热情,从根本上解决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现象。”内蒙古工业大学产业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佐同林介绍。
连日来,记者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装备实验室、自治区薄膜与涂层重点实验室等,近距离感受高校科技创新的力量。
勇于探索,以学科优势促成果转化
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智能装备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全球总冠军“正主”——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真面容,通体红色、小巧轻便。
“这是国内首批列装消防领域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项目。目前,项目已经成功转化,项目组成员成立了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现已融资3亿多元,在福建和重庆拿到2亿多元的采购订单。”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副教授高云峰说。
“列装消防领域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项目在转化过程中,享受到学校赋予科技成果转化的4个自主权。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自主权,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科技成果产业化实际情况,自主确定转化方式。二是科技成果定价方式的自主权,科研人员可以在协议定价、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三种市场化定价方式中自主决定采用哪种方式确定价格。三是净收益提取方式的自主权,成果完成人可以自主决定采用直接领取现金或者自行设立课题经费的方式提取净收益。四是成果完成人之间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的自主权,在成果转化实施之前,自主决定成果完成人之间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内蒙古工业大学产业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佐同林说。
“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心无旁骛搞科研。”高云峰补充说。
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紧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发挥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科优势,在智能无人装备、新能源运维装备制造、生态环境检测装备方面的可喜成果还有很多。
实验室里,展示着“鸿雁”系列固定翼无人机最大的一款,翼展7.5米,全长5.8米,是一架可以为偏远地区物流快速运输的飞机。
“它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00公斤,在市面上,相较于同类型飞机,具有大载重、长航时、低成本等优点。同时,此系列无人机具备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2月25日,在广东东莞完成首次飞行验证实验,所有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鸿雁二号无人机,它的航时能到25小时,有效载荷200公斤。”
“另一款鸿雁二号,是一体机无人机,用于数据采集、监测,它的优势是巡检速度快,燃料节省多。”
听完高云峰的介绍,记者深刻感受到“机械战甲”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让其更好地适应了生产需要。
今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汛情严峻,部分山区村落因洪灾破坏严重,急需饮用水食物等救援物资。3日上午9时,挂载救援物资的JZ-55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从野三坡服务区起飞,精准地进行救援物资空中投送,持续作业8小时,九进九出累计为被困4天的村落投放物资近500公斤,有效解决了被困200余人的急需物资。
目前,研究团队依托于“鸿雁一号”固定翼长航时巡检无人机平台,正在致力于实现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全天候巡检采集的技术研发,形成环保、安全、资源、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关键检测数据,搭建动态、可靠的国土全息大数据库平台,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时实准确依据。
针对我区水域负责的现状,科研团队开发了3款无人船。其中集群10只无人船,一起出发,对生态系统进行检测,包括生物多样性、水域污染、地形测绘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守护光伏电站,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光伏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可通过无人机对光伏电站整体进行巡检,自动识别缺陷数据。
专心搞科研的背后,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以自治区战略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凝聚优化资源配置,组建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团队,通过集中目标、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承接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原创性成果。
潜心科研,助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尽管冬季的呼和浩特寒风瑟瑟,但内蒙古工业大学的一间砖瓦厂房内却一片火热,各种实验气罐和器材有序运行着。
这里是自治区薄膜与涂层重点实验室,新型环保喷涂技术在钕铁硼磁体表面的工程化应用研究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文正带领团队成员进行薄膜与涂层制备、性能表征与检测实验。
这项研究已经进行了5年。2017年,自治区启动科技重大专项“新型环保喷涂技术在钕铁硼磁体表面的工程化应用研究”项目。自治区薄膜与涂层重点实验室、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携手开展科研攻关。
“内蒙古稀土矿藏丰富,近年来稀土永磁产业蓬勃发展,仅包头市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能就已超过5万吨,成为地区特色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但由于白云鄂博矿中Dy、Tb等重稀土元素的含量较少,本地钕铁硼磁材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从江西等地采购重稀土,这制约了我区经济的发展。”马文告诉记者,他们的研发初衷就是想通过新技术助力我区稀土永磁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涂层技术怎样帮助稀土永磁材料行业转型升级?
马文指着实验室玻璃柜里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小铁块”说:“这就是烧结钕铁硼(NdFeB),一种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
仔细观察它们的涂层,其中大有学问。以前的一些材料是应用传统技术,肉眼可见涂料脱落和基体腐蚀。但使用新技术的材料,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目前,我们研发出一整套适用于烧结钕铁硼磁体晶界扩散的重稀土化合物涂层新型环保喷涂工艺,属于国内首创,具有涂层质量高、涂层结合力好等优势,喷涂重稀土化合物涂层的烧结钕铁硼磁体经晶界扩散后矫顽力提高50%以上,且不会造成剩磁和磁能积明显下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马文介绍,该技术已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年产200吨烧结钕铁硼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该项科研成果为包头市部分磁材生产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已经进行小规模生产的企业负责人介绍,采用新技术后,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原材料成本、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约了贵重稀土原料,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受市场前景吸引,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马文说,在工业领域,电机是应用最广的产品,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电机不需要额外的电能来励磁,因此比传统的电机节能30%左右。目前,稀土永磁电机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将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稀土永磁电机的核心材料则是稀土永磁材料。
“学校赋予马文教授科研成果的长期使用权。结合自治区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际,学校将更多地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和收益权,完成人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从原来的85%提高到了90%。”佐同林介绍。
再乘东风启新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内蒙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喜指出,当前内蒙古工业大学聚焦自治区两件大事谋划实施科研攻坚、科教产深度融合等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 手记
高校是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聚集地、人才培养主阵地。
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科研人员将更多精力专注于科学研究,一定程度上使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高校不了解企业和产业的创新需求,没有开展针对性的科研创新工作。如何让高校的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向市场?
高校应主动融入“供需两端”。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引导高校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紧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让科学家和企业家“牵手”,利用专业化服务和激励机制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改变科研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要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成果转化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打造人才梯队,源源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科研带头人和“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