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掐”出来的非遗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风采

  “老板,这个老寿星怎么卖?”

  “这个不卖,是展示用的。”

  “这条龙卖不卖,多少钱?”

  “龙倒是能卖,价钱我还没想好……你给上300元吧,我花了好多天才做完。”

  ……

  在第七届非遗年货节上,有一个摊位摆放的作品造型典雅优美,色彩鲜艳夺目,细腻的釉料调出的色彩游走于金丝间,图案华丽多姿,这就是我国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掐丝珐琅”。摊位上“任性”的老板,是来自乌海市的“掐丝珐琅”专业手工艺人白晓英。

  “2008年,我在故宫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瓷罐。当时觉得瓷罐上的图案漂亮得没法形容,看起来流光溢彩。其实之前在电视上也见过类似的东西,但真正见到实物,感觉完全不一样。”经过导游讲解,白晓英知道了这是中国的掐丝珐琅技术,是用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回到乌海后,白晓英对掐丝珐琅念念不忘。因为自己有美术功底,且从小就喜爱做手工,于是有了“不妨试着做做看”的念头。下定决心之后,她开始在网上找教学视频和资料,下单购买了做掐丝珐琅的工具和材料……白晓英开始深入了解掐丝珐琅画。

  掐丝珐琅画五彩斑斓、华丽夺目,在元朝传入我国,至明景泰年间日趋成熟,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琅”发音近似“蓝”,故后人称之为“景泰蓝”。后来,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经过我国工匠的吸收和改进,成为独具特色的珐琅艺术——景泰蓝。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在制作掐丝珐琅画时,分分秒秒都随着那一道道工序而变得纯粹起来:制胎、掐丝、焊丝、点蓝、烧蓝、打磨……全程10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完成。其中,掐丝和点蓝是最重要的环节。掐丝是将镀金铝丝按照图案进行弯折处理,在平面上构成线条流畅、具有立体感的图案。只见白晓英左手拿着铝丝,右手中的镊子与剪刀流畅切换,在一弯一绕之间,一朵精巧细致的祥龙雏形就显现出来。

  她指着“非卖区”的老寿星说:“这些都是在石头上画的。我在黄河边上溜达的时候,发现这块石头前面凸起的部分好像是老寿星的脑门,就突发灵感在上面画了一幅画,后来遇见形状特别的石头就会拿回家制作成石画。”

  由于原材料独一无二,所以去哪里展示都会带着这些“黄河石画”。“每次出门拿一包石头,还挺沉的。”白晓英笑着说。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接触得越来越少,像‘老鼠娶妻’这样的故事很多人从来没听过。今年是龙年,我把自己的创作方向调整了一下,做了几幅龙主题的画,希望大家在参观展览时,能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白晓英说,掐丝珐琅这一非遗技艺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应该成为可以融入大众生活的艺术享受,希望掐丝珐琅这一传统技艺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让非遗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时代风采。(丁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开展特巡排查
地方撷英
巴彦淖尔市98名干部“揭榜挂帅”打头阵
“掐”出来的非遗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风采
林果产业美了乡村富了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