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向奔赴的寻亲之路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民警为有寻亲意愿的“国家的孩子”采集血样。
在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柯伟力正在分析比对DNA数据。(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供图)
  梁引梅也是一名“国家的孩子”。“刚到新家时我身体不好,养母辞掉工作专心照顾我,养父母无微不至的爱让我体会到家的温暖。”忆起童年,梁引梅感慨地说。

  养父母过世后,梁引梅有了寻亲的念头:“就是想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想知道自己在哪里出生。10多年前,我就和很多同伴一起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2010年,《北方新报》和蒙牛集团组织了为“南方三千孤儿”寻亲的公益活动,组织40名“国家的孩子”到上海、无锡等地走访。前几年,近百名“国家的孩子”先后组团前往上海、江苏等地,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走街串巷地寻亲。

  在常州、苏州、上海等地,也有不少当年送出过孩子的家庭,在努力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20多年前,各地就相继成立了“寻亲团”。然而,依靠个人及民间组织的力量,寻亲如大海捞针,成功者寥寥。

  转机出现在2021年,公安部门开展了“团圆行动”,利用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全面查找失踪儿童。这项行动吸引了“国家的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

  锡林郭勒盟是当年接收“国家的孩子”较多的盟市之一,有人陆续联系公安机关,希望借助“团圆行动”找到亲人。

  “2021年,有想要寻亲的‘国家的孩子’来到居住地派出所登记,采集血样后再送到我们这里做检验鉴定和分析,当年就有2人寻亲成功。”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大队长乌达木说。

  为了提高寻亲效率,2023年4月,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成立为“国家的孩子”寻亲专班,乌达木带领的技术民警们直接对接采集血样的群众。但采集血样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进行血样分析、数据比对、摸排走访等大量复杂工作,寻亲双方两地的公安部门要进行对接,还需要当地寻亲志愿者跟进配合,从发现可能的家系范围,到逐步缩小直至精准锁定,通常需要数月时间。

  随着专班工作的深入推进,技术民警们逐步建立了从血样采集、检验鉴定、数据分析、摸排走访到最终确定亲缘关系的一套工作机制,提升了寻亲效率。

  在千里之外,也有人在为帮助“国家的孩子”寻亲而忙碌着。

  2023年3月,“国家的孩子”巴特尔听说一位同伴通过DNA检测找到了亲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巴特尔联系到著名的“寻亲警察”——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柯伟力。

  柯伟力为巴特尔采集血样并进行了DNA检测,经过分析比对,发现他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的邵家有亲缘关系。经当地志愿者走访排查,最终打听到一户邵姓人家有送养孩子的经历,经DNA比对后,巴特尔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一段跨越山海的大爱传奇,到了今天,也需要我们南北合作,共同帮助‘国家的孩子’和寻亲家庭圆梦,让他们不留遗憾。”柯伟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4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跨越山海,为“国家的孩子”圆了寻亲梦
双向奔赴的寻亲之路
接续上演的团圆故事
【讲述】
感天动地的大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