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深处的明珠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院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千年文化传承。元代杭州西湖书院与中国其他古代书院不同,这座书院以整修书版、校书、刻书为主业。虽然古代的书院大多都附带有藏书与刻书的功能,但像西湖书院以此名于世者,却仅此一家。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中评价:“生产图书是书院与生俱来的一种职能,自唐代丽正、集贤书院的‘刊缉古今之经籍’,到五代、北宋时期由修书到刻书的过渡,到南宋‘书院本’的赫然面世,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书院的这种职能不断强化,到元代终于分立出近乎专门从事出版事业的书院,出现刻书专业的倾向。其时,具有这种专业倾向的书院不在少数,最具典型意义的则是杭州西湖书院。”

  杭州西湖书院渊源可追溯至南宋。宋代,书籍已经由写本时代发展到刻本时代,赵构把宋朝的国都迁到杭州,在岳飞的府第建了当时朝廷的最高学府——太学,把分藏于各地方的书版汇集到了这里。后来,宋朝落幕,宋国子监及其学与社俱废,只留下了礼殿。幸运的是太学当时所存放的书版得以保存,为后来西湖书院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元代官员、文学家,“东平四杰”之一徐琰挂牌创建西湖书院,开启了教学与刻书事业,西湖书院成为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泰定时期,书院迎来大规模刻书的辉煌阶段,整理出了包括《文献通考》《国朝文类》等在内的 122 种图书。其中《国朝文类》是皇帝亲旨刊刻,由此可见西湖书院当时的地位。

  书院经费有官方拨款和私人捐助。根据资料记载,西湖书院创建初期“有义田,岁入其租,以供二丁祭享及书刻之用”,而后书院的义田面积越来越大,最多时有1923亩。

  元末,杭州城陷入战火,西湖书院受到重创。明初虽有短暂恢复,但最终还是隐退历史舞台。

  2023年7月15日,西湖书院重新挂牌迎来新生,宛若一位见证时代变迁的智者,传承着古老的文化。

  (雷焕  供稿)

  (本版支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6版:盟市专线
   第07版:出彩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0版:通辽
   第12版:影像力
墨香致远说《通考》
南书北运话交融
青出于蓝胜于蓝
历史深处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