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既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也要统筹发展集体经济,为社区治理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资源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赤峰市红山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探索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试点,谋划开展“强社惠民”行动。区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再次部署以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既要经济效益也要服务群众,红山区永巨街道在一次次访群众、话家常中了解到托幼仍然是困扰许多家庭的大难题。
“我们夫妻俩都是上班族,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孩子还有一年才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我身边的很多人都面临托幼难、接娃难的问题。”基于群众这一需求,红山区永巨街道成立了赤峰市首家以托幼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社区社会企业,通过与专业幼儿教育机构合作,为辖区居民提供少儿托管服务。
在红山区东城街道“花儿朵朵 一米菜园”,张艳红带领金孩子幼儿园的100余名师生正在开展实践教育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在这里,农耕志愿者带领师生们了解了各种蔬菜的秧苗、果实以及种植过程,并教会小朋友们如何使用各种农具。“现在小区里的绿化大多都是花草树木,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菜园,这个地方挺好的,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蔬菜是长在秧上,还是种在地里,更贴近生活。”
东城街道因地制宜唤醒“休眠”资源,为社区集体经济“造血”,将辖区2亩闲置空地,改造成“一米菜园”,供市民认领种植,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万元。无独有偶,红山区西城街道通过场地置换、社企合作、公共服务等方式,成立由社区居委会全资控股的社区服务公司,组织实施涵盖医疗义诊、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医疗联合体、社区青年宫、餐饮服务驿站、体能运动馆等项目,预计年收入可超过70万元。
走致富路、绘好“钱景”。红山区铁南街道利用优势资源、结合社区特色致力于充实社区集体经济“家底”,推动文化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跨界融合”,融出社区经济与非遗传承的互惠双赢。
依托街道特有的“红色皮影传承发展基地”成立文化公司,打造了赤峰市首家社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催生文创产品128种,同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开设皮影起源、剧目欣赏、成品展示、手工制作和展演体验五大类研学课程,将非遗文化基地纳为研学路线示范点、建立非遗文创超市、开设非遗商品直播……在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社区经济收益。
“目前,我们已经组织手工编织、景泰蓝掐丝制作等项目培训班25期,培养了各类成手工人42人,加工文创产品2350件,平均月收入都能达到2000元以上。”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居民牛文艳说,去年12月份她加入景泰蓝掐丝第一期培训班,现在已经掌握了景泰蓝基础掐丝技能。
红山区将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作为社区治理的突破口、服务群众的先手棋,不断创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根植社区、反哺社区,将群众的“小心愿”变成“大温暖”。(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