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泉映月》险些失传

  无锡阿炳墓地,墓碑由参与记录《二泉映月》的杨荫浏先生题写。
  1950年12月,瞎子阿炳因病逝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阿炳的《二泉映月》和他的音乐遗产差一点随他的患病离世而失去,是当时一位在南京求学的无锡学生黎松寿偶尔试手,才被专业人士发现。后来担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的黎松寿,曾在生前回忆《二泉映月》最初版本录音的故事。

  我和阿炳认识,直接原因是住得很近。我们家住无锡城里的图书馆路4号,与30号阿炳所在的雷尊殿近在咫尺。

  我们一家都非常喜欢音乐,我父亲60岁还在学拉小提琴。我上小学时,父亲就为我买了把高档次的老红木二胡让我练琴。因为在音乐上有共同语言,又住得近,所以我们一家和阿炳交往较多。

  当年只要一踏进崇安寺山门,就能听到阿炳的胡琴声,崇安寺里很闹,声音很杂,但是什么声音都压不住他的琴声。阿炳的二胡声有股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瞬间便能引发听者心灵的共鸣,使你的心潮随着乐曲的旋律而起伏荡漾,听过他演奏的人无不有着“一曲难忘”之感。可是这位身怀绝技的超人,在旧社会里始终湮没无闻,没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

  1946年,我到南京,在下关火车站工作。同时和杨荫浏先生的同事、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先生学二胡。

  1949年冬天的一天,我去储先生那里上课。因为天冷,正式上课前,我想先活络活络手指,无意间便拉出了后来定名为 《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的某一段旋律,并顺势拉了下去。在一旁的储师竹先生听着听着,认真起来,不待我拉完,忙说:“停一下,停一下,这是什么曲子?”我回答说:“这是我们无锡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上街卖艺,边走边拉的曲子。”“这是什么人作的,曲名到底叫什么?”储先生步步紧逼。“我也问过他好几次,他老是说瞎拉拉的,没有什么名字。”我这样回答。

  储先生大感兴趣,要我专门聊聊阿炳,我把阿炳的家庭身世和坎坷经历简单地讲述了一遍……谈话间,杨荫浏先生正好进来,他听到我们在谈阿炳,也插进来说:“你们说的这个华彦钧,也是我的琵琶先生,我11岁就向他学过琵琶,那时他只有十七八岁,但已经是无锡城里有名的音乐道士了;此人确实有才华,他双目失明后,我还曾向他讨教过梵音锣鼓。”

  我向两位先生介绍,此时阿炳已长期在家休养,时常吐血,靠卖些治“丹毒”的草药偏方,加上同居的女人董催弟(很多地方写成董彩娣,但应该是董催弟)的孩子接济,勉强糊口度日。

  杨先生听完后,深为其忧,要我下次回无锡后,代向阿炳问好,并关照我要设法尽快把阿炳的曲调全部记录整理下来,不能大意失荆州,再耽误恐怕就来不及了,一旦失传会抱憾终身!

  这年清明,我回无锡见到了阿炳,转达了杨荫浏先生的问候。寒暄过后,我向阿炳提出要听他拉一曲,并且指明要听他以前每晚边走边拉的那支曲子。阿炳几番辞谢,但经不住我一再央求,终于拉了。这首日后名扬中外的暂无曲名的二胡独奏曲的初稿就这样形成了。

  回到南京后,我把记录的曲谱请两位老师审阅。两位老师问我,阿炳是否还有其他二胡曲,我说不但有,还有琵琶曲。我以前就想自己出钱陪阿炳去上海唱片公司灌唱片,但他不肯去。我向两位老师提出,曲谱记得再好,也无法记录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最好把音录下来。杨先生听后说,他最近看到一份音乐资料,说国外已有携带式钢丝录音机,如果音乐院有的话,就尽快去无锡。

  没过几天,南京和无锡同时宣告解放了。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所,杨荫浏先生任所长,杨先生的表妹曹安和教授和储师竹教授任研究员。约莫是在1950年6月,储师竹先生告诉我,音乐研究所已配发了从外国进口的一台携带式钢丝录音机。

  我立即写信给杨荫浏先生,反映阿炳身体很差,建议速到无锡录音。杨先生回信,称暑假就来。我把这个消息转告阿炳。阿炳听说要为他录音,只说这是混饭吃的玩意儿。我反复劝说解释后,阿炳才勉强同意:“免得扫你们的兴,说我阿炳勿受人抬举,让我试试再决定吧。”

  1950年8月下旬,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回无锡过暑假。到了之后,要我马上与阿炳约定录音日期。阿炳练了几天,以便录音时更有把握。录音场所就定在公花园旁边的三圣阁内。9月2日晚上七点半,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先生在三圣阁内静静恭候着阿炳的到来。阿炳到后,录音机启动,钢丝带缓缓地转动起来,大约五分钟后,阿炳在最后一个“5”音上习惯地将一指从高音区滑向琴筒处,以示全曲终结。从陶醉中醒来的杨先生带头鼓掌,连说:“太妙了,太妙了!难得啊,难得!”

  “自病自知,我手上功夫已不如从前,见笑了。”阿炳摇头谦虚。

  杨先生向阿炳询问:“曲名叫什么?”

  阿炳回答没有名字。杨先生坚持要有一个名字。

  想了很久,阿炳说,那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杨先生向阿炳提出:“印月的‘印’字,改成映山河的‘映’字可好?”阿炳欣然同意。

  由此,阿炳创作的 《二泉映月》民族音乐瑰宝,正式展开双翅,将伴着它的作者一飞冲天了。可惜的是,1950年9月2日第一次为阿炳音乐录音,当年的12月4日他便因病去世了。

  (编者注:新中国成立以后,黎松寿在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担任音乐系教授。2010年5月,黎松寿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据《北京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首府/热线
   第04版:新报调查
   第05版:内蒙古·足球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中国·综合
   第08版:特别策划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广告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健康
   第15版:钩沉
   第16版:劲爆体坛
《二泉映月》险些失传
聂耳是否死于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