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聂耳是否死于暗杀?

  1935年7月17日的傍晚,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海岸监视所,忽然接到了一起报案。

  报案的是一名叫滨田宏子的日本女性和一名叫李相南的朝鲜男子。他们非常焦急地告诉警察:一位和他们一起在鹄沼海水浴场游泳的中国人,在海岸边失踪了。

  失踪的时间,大约是在下午1点半。滨田宏子和李相南找了大约3个多小时,依旧没有找到,所以报警。

  根据记录,那名失踪的中国人,叫作聂守信。

  第二天,7月18日的上午,滨田宏子和李相南再一次去海边寻找无果后,接到了日本警察的通知:那名中国男子找到了,是被打捞上来的。根据法医检验,死者游泳时溺亡。

  不久后,中国男子的一名叫张天虚的好友赶到,打开棺木,确认了死者身份。

  “聂守信”,是这名中国男子的学名,他有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聂耳。

  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 《风云儿女》,电影说的是知识分子投身抗日的故事。田汉写好了一首主题歌的歌词,但他那个时候因为“宣传赤化”,被国民党当局派人抓走了。在被捕前,田汉把这首歌词抄在一张香烟的衬纸上,夹在了剧本里。

  剧本随后到了夏衍手里,夏衍发现了这首歌词,并告诉了聂耳。聂耳看了歌词,一拍桌子:交给我!我来作曲!

  聂耳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写出了曲子的初稿。但正在此时,传来了当局也准备抓聂耳的消息。根据组织安排,聂耳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再由日本去苏联。

  1935年4月,聂耳到达日本,随后三易其稿,写好了那首主题曲的曲谱,寄回国内。然后聂耳就在好友李相南(真实身份是朝鲜共产党员)的陪同下,到他的朋友滨田宏子家去度假。

  聂耳寄回去的曲谱上,题目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当时百代唱片的投资人朱庆澜在这三个字前又加了三个字“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 就这样诞生了。

  两个月后,却传来了聂耳与友人在海边度假,不幸溺亡的消息。

  关于聂耳的死因,其实有争论。

  1954年,云南省重修聂耳墓,请郭沫若来写墓碑文。郭沫若写的话里,最后两句是:“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明显透露出一种质疑。

  巴西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安德拉德当时写了一篇散文 《杰出的音乐家》,在文中他这样写道:“聂耳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是被日本人杀死的……是的,聂耳很清楚,他的名字在黑名单上,敌人很可能暗杀他……聂耳还是小青年,只有23岁。但是过了不到一个月他就死了。在检查了一具流血的尸体后,日本警察正式发表看法说他是溺死的。”

  尤其是,聂耳尸体被打捞上来时,头部和鼻孔都有轻微流血现象,使得当时国内有一种说法流传开来:“聂耳当时是七窍流血,是日本人认为他宣传抗日,派人杀死他后抛尸大海。”

  真的是这样吗?目前所有的证据,都不能支撑这一说法。

  首先,聂耳虽然当时写了一批传唱很广的歌曲,包括《义勇军进行曲》,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作者是聂耳,聂耳当时作为一个业余作曲家,名气绝没有大到日本特务要派人暗杀的地步。当时聂耳虽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秘密加入的,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去日本也没用护照,用的是一张学生证,上面写的是“聂守信”名字,日本人也很难知道他的身份。其次,即便知道聂耳的真实身份,当时流亡在日本,名气最响的郭沫若,日本警察也只是“监视居住”。当时中日也没有全面开战,日本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暗杀一个当时其实不算有名的聂耳。第三,聂耳在日本期间的日记后来全部曝光,没有任何表示自己被特务跟踪的记录。第四,当时聂耳的同乡挚友张天虚从头到尾参与了聂耳的认尸到入殓的全过程,他后来所有的回忆录和文字,都没有提到怀疑聂耳是被日本人暗杀的。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曾多次与聂耳在上海一起游过泳的他的朋友孙瑜、金焰、吴永刚、赵丹、黎锦光等人,都回忆说聂耳的游泳技术不高,不会换气,经常沉底,因此有着“潜水艇”的外号。而根据滨田宏子的回忆,当天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在浅水区游泳,而聂耳去了深水区。

  根据游泳专业人士的经验,他们救过的一些溺水的人,确实会出现口鼻有轻微出血的现象。说聂耳是被暗杀,证据确实不足。(据《北京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首府/热线
   第04版:新报调查
   第05版:内蒙古·足球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中国·综合
   第08版:特别策划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广告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健康
   第15版:钩沉
   第16版:劲爆体坛
《二泉映月》险些失传
聂耳是否死于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