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每斤羊肉的销售价格达到45元,每斤比原来多卖15元,牧民仅此一项收入增长30%以上。”这是记者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科技局了解到的一组数据。(2月13日《北方新报》)
置身于“互联网+”的大流通时代,市场上并不缺农产品,缺的是“互联网+”的新基因。实践反复证明,“互联网+”对推动农产品进入快车道,提升农产品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于此而言,要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善于将自身的资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协同增效,从而助推产业链整合、放大后再利用,在实现生产技术、产品和市场创新中产生“1+1﹥2”的复合增长效应。
“互联网+农业”风生水起,传统的决策方式、经营思路等诸多方面也面临着变革。一方面,要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平台,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去打通直销的“最后一米”,争取更多的订单和客源,有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顺畅流通;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随时捕捉消费需求和产品评价,让消费者参与到农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来增强对市场的洞察力,才能在面对细分市场时更有底气,不断挖掘出消费者尚未觉察到的潜在需求。
一言以蔽之,如同中国功夫讲究打通任督二脉,在走向“互联网+”的转型路上,摸准吃透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就能因网而新、因网而兴。充分释放“互联网+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效能,必将大有可为。
评论投稿信箱:bfxbbt
xw@163.com,请注明“本土声音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