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必非说我爱你

  我跟我妈,从来没说过一句“我爱你”——至少,从我记事开始是这样。一半是因为我口羞,一半,是我猜想她大概也受不了这刺激。看电视的时候,每到成年的女儿搂着母亲脖子,一边撒娇一边说“我爱你”之类的场景,她总是不屑地一“嘁”,跟着便很武断地批评说: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肉麻的啊?娘儿俩还总爱来爱去的,净胡扯。

  事实上这样的肉麻当然不是胡扯。比如俺家那个95后小妞,就整天麻得我酥酥的,一句“老妈我爱你”永远说得毫无障碍而且水到渠成,跟站在晴空下感叹“今天阳光多么灿烂”一样流畅自然。心情大好的时候则更加“有料”——得像天线宝宝一样地亲亲、抱抱。最有趣的那一回,她大概读小学三四年级吧,我接她放学回家。一路上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她笑着笑着忽然跑开,在一丈开外又忽然站住了脚,回过头来郑重其事地叫我:“妈妈——”我问她什么事,她先是神秘地一笑,接着两只手圈成一个小喇叭,罩在嘴边大声喊:“我爱你!”正是下班的高峰点,附近熙熙攘攘的行人,纷纷微笑着侧目相望。我非但没有一点窘迫,反而美滋滋地,感觉蛮受用——斜阳西下,赤金色的天光里,看着她黑亮的眼睛和灿烂的笑容,听着她这样恣意地表白,我好像忽然间才明白:原来对母亲的爱,也可以这样纵情。

  回娘家的时候,跟我妈聊起这事,看在祖孙一场的份儿上,她老人家没有对外孙女的“肉麻”表示“嘁”,不过也很持保留意见似的对那丫头说:去帮妈妈把饭桌收拾干净吧!爱妈妈,得有点实际行动啊!光嘴皮子上说说有什么用呢,对吧?

  于是乎我发现,我们三代两对母女间,形成了两套风格迥异的示爱体系:我在女儿的“嘴皮子”上屁颠儿屁颠儿地“肉麻”,跟闺蜜一样甜甜腻腻地,相互说点“不足与外人道”的体己话;在母亲那边,则是完全“落实于行动”,像个忠于职守的小时工:勤勉地洗衣、烧饭、拖地板,拉着家常陪她慢悠悠地散步,上下台阶时轻轻搀一下她的胳膊,然后又怅怅地松开……都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的肢体语言。在母亲的眼里,这些既然都是做儿女应尽的本分,我又是个成年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客套的。可是我辛苦半天得不到一点抚慰,心里也时常有点不平。所以我很高兴在陪妈妈遛弯儿的时候遇到她的同事兼邻居,在跟他们简短而例行的寒暄里,捕捉到我妈背地里其实经常夸我孝顺的蛛丝马迹——只有在外人的嘴里,我才知道母亲也是因我而欣慰、甚而有几分自豪。可是这些话,似乎也只有以这样的方式传输给我,要想让我妈亲自“麻”我一下,那难度系数可就高了。

  这几年一到母亲节,网络和纸媒的活动专题里,总在动员为人子女的赶快回家,带上一束玫瑰加康乃馨,把“妈妈我爱你”这句深藏于心的话,当面大声地告诉妈妈。也有更善解人意的,考虑到很多游子与母亲之间山水遥遥,很体恤地暗示:不必舟车劳顿,打个电话说就好。我看到这儿,总是满怀遐想地一笑:做儿女的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这么生猛、突兀地朝着母亲大喊,那么结局,怕也不见得都是预想的版本吧?母子间的情意,原本就是用来切身感受的,热情也好,含蓄也罢,各自习惯舒服就好。文/阿  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内蒙古·热线
   第05版:内蒙古·法治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故事
   第12版:小记者·习作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汇生活/广告
   第16版:劲爆体坛
献给母亲节
天上的星数不清
陪妈妈一起长大
何必非说我爱你
“营销、媒介、管理”类专场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