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把头

  查干湖冬捕场景
  张文在查干湖冬捕
  文/《文化报》记者  费  菲

  “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在前不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张文聚精会神、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此次吉林省受表彰78人,松原市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查干湖渔场“渔把头”张文是其中之一。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40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他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是朴实无华、泛旧发白的朴素工装;他没有任何怨言,有的是无愧于查干湖渔场事业的丰富经历和至今未变的冲劲、闯劲。

  近千次冬捕从未缺席

  “渔把头”张文是打鱼队伍的头领、查干湖冬捕传承人。“我的父亲就是渔工,祖祖辈辈生活于此,富饶的查干湖是他们唯一的生计。”张文说,他出生在查干湖边的西山外屯,从小在岸边长大的他对查干湖的一草一木、一网一鱼、一船一鸟都有很深的感情。

  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16岁的张文刚初中毕业,就来到了查干湖跟随师傅学习查干湖冬捕相关习俗、技艺。从最开始作为干杂活的“小套子”,替师傅在风雪中送网旗,学习如何在不辨方向的冰原中寻路,到1995年出任“渔把头”,带领团队冬捕,这一干就是40年。近千次的冬捕劳作,张文从未缺席,是一线生产职工的先锋模范。

  查干湖冬捕的时间是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下旬,这是一年中最严寒的时候。凌晨3点,天尚未亮起来,张文就穿上羊皮袄,戴好狗皮帽子,脚踩毡嘎达(蒙古语,指靴子),和渔工们一起坐上马爬犁,拉着堆积如山的渔网还有绞盘,如长龙一般,奔向广阔的查干湖。

  将近2000米的大拉网通过凿开的相隔15米的冰洞,用穿杆、扭矛和走沟的办法,在50多厘米厚的冰层下慢慢舒展成一个硕大的“包围圈”,辛苦劳作五六个小时后,他们再扬鞭催马,拉动绞盘,拽起大网从冰洞缓缓而出。他们一天饭在冰上吃、水在冰上喝,头发眉毛上都挂着霜。在“红网”(单网捕鱼量超过10万斤)的时候,还要彻夜不休,通宵捞鱼。

  “打鱼永远不能一网打尽,前辈老人留下这句话,让我至今刻骨铭心。” 张文说,回忆起当年渔场最困难的时候,大家的温饱都成问题,但始终没有对此做出让步,“我们查干湖的渔网是4寸网眼,只能打捞5年生以上的鱼。宁可饿死,也不会把子孙的鱼打光。”

  张文介绍,除了坚守这份不变的原则,查干湖每年的冬捕方式也大有讲究。每年临近12月底,当冰湖冷冻到结冰厚度超过60厘米时,冬捕的各项准备就要启动了。“‘识冰’‘镩冰’‘布网’‘出网’是每年冬捕最操劳的4件事。”谈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张文一下兴奋起来,“识冰就是依靠所学本领,根据冰面情况来分辨鱼群的位置,这是一门独门手艺;尔后,渔工根据我选的鱼群大致位置,测量出冰眼距离后开始凿冰眼,要手工镩出上百个冰眼后才准备下网。布网的网则由96块大网组成,总长度近2000米。”

  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张文带领着生产一线职工完成了每年的冬捕任务,为查干湖渔场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查干湖冬捕以最大规模、单网10.45万公斤的产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又以单网产量16.8万公斤刷新了纪录。

  渔猎文化的活态遗存

  北风呼啸马蹄寒,网旗招展鱼腾欢,正是以张文为典型代表的查干湖人多年来不辞辛劳的坚守,打造了“冰湖腾鱼”的盛景。

  张文是查干湖渔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一代代“渔把头”把技艺传承下来,到张文这正好第20代。他说,查干湖古老的渔猎文化养育了当地人,把这种文化保护好,传承下去,是查干湖渔民的责任。

  谈到为何要沿用古老人工的捕鱼方式,张文表示,机械捕鱼容易破坏环境。他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讲好查干湖的渔猎文化故事,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更好地保护这片水,让查干湖年年有鱼。随着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的逐年举办,查干湖渔猎文化逐渐从吉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渔把头”、作为查干湖冬捕文化的传承人,张文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查干湖冬捕。

  这些年,张文一直肩负着传承、发扬查干湖冬捕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任。在张文看来,冬捕是一项隆重壮观、不失神秘的仪式。“每年到‘祭湖醒网’仪式时,穿上传统的皮毛大衣、戴上皮毛帽子,那种自豪劲儿别提了,彰显了咱东北汉子的豪气!”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了张文很多启发。“现在我这个‘渔把头’也成了‘网红’。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我们一定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张文说。

  如今,张文也培养了几个徒弟,从他身上学着“看风向——观冰色——听声响——发现鱼群”等冬捕经验。闲暇时刻,他经常感慨,一年一度的冬捕,在大冰上艰苦作业,人欢马叫,像过年,更像是一场战役……在这40年间,他就这么守护着这种古老的技艺,风里来雪里去,让查干湖冬捕这个查干湖渔猎文化的代表在查干湖这片冰原默默绽放,让查干湖成为北方渔猎文化的活态遗存之地。

  “在久远的岁月中,这些渔民保护了自然,又依赖自然得到了生存。人类需要传承的正是这种文化遗产。我们也要保护好查干湖渔业部落。这些最古老的东西要流传下去,不能让它遗失了。我们会将祖上传下来的冬捕文化延续下去、辈辈相传,同时告诫子孙不可竭泽而渔。”张文说。

  【记者手记】

  查干湖,蒙古语意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是松原市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达60万亩。

  快60岁的张文已经当了20多年的“渔把头”。他告诉记者,在查干湖干了40年,没白干,尤其是还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查干湖的生态,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祝愿大家“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张文说,这是我们渔民最幸福的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策划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
   第16版:劲爆体坛
渔把头
思露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