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冷”相遇 特别景致

  朱易赛后笑着比心
  朱易在比赛中
  菲律宾选手阿萨·米勒在高山滑雪比赛中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选手在双人雪车比赛中
  在多数人的传统印象里,冬奥会是“冷”的,洁白的雪场、晶莹的冰面、厚厚的羽绒衣……这4年一届的盛事,似乎与“热”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可世间万物总在不断变化,北京冬奥会上,越来越多热带国家选手的身影,开始引人瞩目,或许他们在场上的成绩并不算非常理想,但这场“热”与“冷”的相遇,却给冬奥会带来了特别的亮色。

  时隔20年重返赛场

  在一个平均气温超过20摄氏度的国家做雪车选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选手安德烈·马尔卡诺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2021年的一天晚上,马尔卡诺与往常一样正在浏览社交平台,偶然间,他看到一个名为“寻找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伙伴”的帖子,“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太疯狂了,在这么热的地方寻找冬奥选手,怎么可能行呢?”不知是好心还是好奇,他在帖子下方回复了一句“疯狂的想法”,结果就被“盯”上了。

  发帖人是个叫阿克塞尔·布朗的英国和特多混血儿,也是一名雪车选手,在代表父亲的祖国征战7年后,他想尝试一些新的挑战。“那次回复之后,他每天都给我留言,希望我去尝试下雪车。”马尔卡诺记得,第一次上车就让他打了退堂鼓,可面对布朗的软磨硬泡,马尔卡诺还是松了口。“夏天我们就在田径场上做体能训练,等到气温下降时,就去美国和德国练习赛道技术。”得益于长期担任体育教师打下的基础,马尔卡诺与布朗奇迹般地在组队半年后,获得了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资格。那时候的马尔卡诺才知道,他的前辈在2002年曾登上过盐湖城冬奥会的舞台,“全特多的人民都会支持我们,因为这一刻,所有人已经等了20年,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已经是赢家了。”

  干草堆里的一根针

  “菲律宾从不下雪。”这是一句当地人经常说的俗语,虽然听起来有些过于绝对,但也从侧面证明冬季运动在那里是“珍稀物种”。北京冬奥会上,参与高山滑雪项目的阿萨·米勒成了这个热带国度的“独苗”。

  “在菲律宾认识一位冬奥会选手,就像在干草堆里寻找一根针,并不容易。”米勒承认,自己偶尔会觉得有些“孤独”,“但是我们对于奥运,始终充满热情。”作为最早派选手参加冬奥会的热带国家之一,早在1972年的札幌冬奥会上,便有菲律宾选手的身影。“这次冬奥会在北京举办,距离我们很近,这给我提供了许多便利。”在奥运村,米勒见到了许多和自己一样来自热带国家的选手,“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要享受这个过程,等到回去之后,能把这段特别的经历和更多人分享,让他们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据《新民晚报》)

  2月15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中,备受关注的中国选手朱易结束了冬奥之旅。尽管成绩只名列所有30名参赛选手中的第27位,但她这次顺利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并且最后微笑着告别离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祝福。

  在上周进行的团体赛女单短节目中,朱易出现严重失误,排名垫底,只为中国队拿到1分,结束动作时她忍不住当场痛哭。一天后朱易再次登台,完成了团体赛中的所有内容,最后也没能控制住自己,在冰面上掩面啜泣。

  15日晚,朱易第三次亮相。尽管第一跳有些瑕疵,连跳也没能接上,但她较好地完成了其他两跳,并在最后一跳后补跳了后外点冰两周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础分的损失。一曲舞罢,朱易满脸微笑,用双手向观众比了一颗心。

  当天的亮相之前,各界人士都对年仅19岁的朱易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励。朱易也回应说,“每个人都历经艰苦和努力之后,才走上了今天的舞台。大家都很支持我,金博洋能看出我的紧张,也经常逗我笑,提醒我放松一些。”

  朱易,其实不“易”。在这么多人的鼓励下,朱易终于战胜了那个脆弱的自己,笑着完成了比赛。她留给全世界的甜美微笑,是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值得珍藏的瞬间之一。

  (据《新民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关注
   第04版:调查
   第05版:新春走基层
   第06版:燃情冬奥
   第07版:燃情冬奥
   第08版:燃情冬奥
   第09版:燃情冬奥
   第10版:九州
   第11版:环球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心情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健康
   第16版:娱乐
“热”“冷”相遇 特别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