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溽热的天气里人们最关注的,是雨的消息。内蒙古气象台、呼和浩特气象台以及包头、鄂尔多斯等西部城市气象部门,均在媒体上发布了暴雨预警。
人们在期待着一场好雨送来凉爽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些许担忧:暴雨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城市能否经受住考验?
近年来,呼和浩特的城市内涝现象非常突出,网络上甚至一直流传着“请来呼和浩特看海”的说法,因此它也可以算作是内蒙古中西部城市的一个缩影。最近的一次“看海”现象发生在呼和浩特东站,有视频显示雨水倒灌进入了出站口,人们在水中窒碍难行。
在以往的新闻报道里,该市分别于2012年、2014年、2015年出现暴雨成灾的现象。2012年7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市区多条主干道被淹,宽阔的马路顷刻间变成难以逾越的汪洋;2014年7月7日,呼和浩特300名居民因雨被困,当地消防出动了橡皮筏疏散群众。
在暴雨中,首先被考验的就是一个城市的排水能力。尽管呼和浩特近年来在解决内涝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是市区管道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设,管道的设计、建设标准低,管径细、承载能力小,许多管材腐蚀严重,一些管道已接近使用寿命的极限,亟待更新。且很多管道没有完全连通,一些道路没有铺设供排水管道,造成城市管网的不完全畅通。
本月,中央财政下达呼和浩特市“海绵城市”2022年建设补助资金3亿元,用于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建设,同时,获得自治区“海绵城市”建设补助资金1500万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
会呼吸、有弹性、减少水泥地面——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据报道,德国首都柏林地下水道长度总计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其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地下空间,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
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中央对“海绵城市”试点考核的时间表是5~10年。呼和浩特此次提出,利用3年时间,使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