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字号

  文/王建中

  夜里来了戏班,锣鼓一催,三乡九村的人都来了。

  这一晚唱的是大戏,连本演,三天的演期,看戏的人就嚷嚷开了。问是谁家的戏东家。戏东家就是请戏班的主家。便有人喊:“刘字号!”

  “清宁当,刘掌柜的!”

  “刘缸房啊!”

  民国初年,一提“刘字号”,河套内外,八百里黄河上下,声名显赫,妇孺皆知。慈禧太后往西安避难时,曾宿刘家,刘天元的后人捐银捐粮,慈禧当即就封刘雨田为辅国员外,刘家从此富甲天下。百姓羡慕某人交好运,便说:看把你能的,天上掉了个馅饼,把你托生在“刘字号”!

  清宁当既“刘字号”设在河口的当铺兼钱庄。“刘字号”的店铺遍及河套和晋西北,经营六陈行、钱庄、当铺、杂货、农具、油坊、酒坊,仅土地经营在土默川一地,就有四百多公顷。

  财东刘天元去代州的路上,见一个“打玩艺儿”班大冬天宿在野外,煮野枣果腹,问戏班要去哪里,班主说:“听说河口养人,想去哪里讨口饭吃。”刘天元就给了班主一个名帖,说你走吧,到一地,你拿此帖找刘字号的店铺,会受到优待。

  班主每到一地就拿了帖子去找“刘字号”店铺,一路食宿很好,就一店一场戏,一路向河口来,直到冰消雪融才走到河口来,可见“刘字号”店铺之多。到了河口,就在清宁当门口打起了“坐腔”。适逢清宁当办事宴,掌柜的见戏班穿着破破烂烂,就给每人量身做了一身新衣裳,男女各式。就是这个善举,却催生了“二人台”舞台艺术,“打玩艺儿”班由此脱胎换骨。

  清宁当办事宴那天,“打玩艺儿”班穿上了新衣裳,破天荒化了妆,为感谢刘掌柜的知遇之恩,自编自演了《财神爷刘财东》,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引起了轰动。由此,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落在了清宁当的后院,这可能是二人台走向戏剧化的肇始之端。

  每年秋收,“刘字号”要雇请大量民工收秋,为厚待民工,一日三餐,中午必是豆腐粉条汤和油炸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传统规矩,粉汤油糕也在托克托县流传开来,由此成为传统名吃,现在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比之托县炖鱼,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不知要厚重上多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首府
   第04版:热线
   第05版:关注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读书
   第09版:九州
   第10版:环球
   第11版:热度
   第12版:广告
   第13版:风铃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
   第16版:体坛
夜站白瞧
刘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