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灌溉不受制了” |
□本报记者 施佳丽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随着春耕季节的到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抢抓农时忙春耕。但今年跟往常不一样,鄂尔多斯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乃玛岱村的种植大户刘永旺一派气闲淡定。“今年不用挖渠清淤,省不少事,要不然我还得雇人帮着干呢。”
杭锦旗沿黄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之一,西起三盛公枢纽上游2.7公里,东至黄河支流毛不拉孔兑,东西长约242公里,南北宽5—10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6.29万亩。近年来,通过实施一、二期水权转换项目,已有企业投入13亿元对灌区进行了节水配套,灌排工程配套率达80%。2014年,杭锦旗被列为全国首批80个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旗县之一,吉日嘎朗图镇乃玛岱村为试点项目区。乃玛岱村共有灌溉面积23830亩,涉及农民399户、1232人,项目总投资1589万元。
刘永旺是个精明的庄稼人,坐在田埂边就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你看,我以前浇这一亩地得40分钟,现在最多20分钟,一拉闸,水就哗哗浇上了,这可省了一半工夫,关键这水流过即干,庄稼灌溉不受制,产量也上去了,我才敢种1300亩地,以前光雇人光挖渠清淤就忙不过来。”
据杭锦旗水务和水土保持局局长刘海全介绍,该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新增衬砌渠道103.539公里,每公里节水1.2万立方米,年可节水124.24万立方米。2016年灌溉用水量523.37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由443.7立方米降至174.57立方米,用水量大幅减少。同时,水价改革实施后,农户平均水费支出由实施前的23.96元/亩降至18.16元/亩,粮食作物亩均增收120元,经济作物亩均增收320元,项目区年增收319.71万元。
从土渠到衬渠,不单单是节水省时,更重要的是农业水价改革与水权收储、交易的同步推进,鼓励用水户对节约水量进行转让,让水资源真正成为商品。当地村民都说:“现在用水在电脑里都有记录,就算别处有浪费发生,也不用再摊到自己头上多掏‘冤枉钱’”。
说起这个项目,乃玛岱村村支部书记梅旺更有话说。“如今是摊的明白账,交的放心钱。这家浇水花了多少钱,拿你的身份证一扫就出来了。这高科技的信息化测量器可是公公正正、明明白白的,水事纠纷也不会再有了。”
安装自动测流设备后,项目区内实现供水测量和据实缴费,多用多交、少用少交还得奖励,合理的定价方法让大家都不愿再多浪费一滴水。这样一来,也彻底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习惯,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根本性转变,助推当地农牧业生产向高标准、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以前浇水看地步行得好几天,现在开着摩托就能跟上这水流,灌渠一通,这路也通了。你说,我们农民能不满意吗?” 刘永旺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