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桑梓有灵》:
另一个视角看乡土中国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6日) 11版

□彭忠富

作家王才兴近年来致力于乡土散文的创作,讴歌乡愁,反思乡村,并非站在原有乡村的角度,而是站在今天或者未来的角度,审视、反思昔日农村农民的生活,在昔日里发现其价值,在当下里寻找其存在。作为一个乡土时光的打捞者,王才兴的文字给了我们审视乡土中国的另外一个视角。他回忆乡村不单是单纯怀旧,而是一种追寻。王才兴在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桑梓有灵》中,从关心关注现实入手,专写一些普通人、小人物的烦事琐事和生活状态,通过他笔下的人物,用文字呈现和寄托一种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以及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道德影响与价值判断,寓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在平凡中揭示非凡。

本书分为往事、风情、人物、呓语和物语5个专辑,收录了《村里的树》《竹刀》等数十篇散文。王才兴从小生活在乡村,生于斯长于斯,对于生他养他的那块故土,他不仅有着深刻的眷恋,而且对于他所熟悉的父老乡亲更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作品中的人与事看似土气,却饱含了作者的生活积累、判断、观照、体验,也饱含了他驾驭从平常、普通乃至毫不起眼的生活中洞察人生、尊重生命、唏嘘命运的能力,更反映出他追随时代,与时代同行的责任与担当。

本书文字活蹦乱跳,有呼吸,接地气,有温度,很质感,源于生活,再现生活,时时处处弥漫着吴乡百姓的精神血脉。譬如在《药香》中,作者写道:“那药铺店的老板,矮小得不足1.5米,戴着金丝眼镜,说话带口吃,结结巴巴:金、金钱草,二、二角二一斤。我内心觉得好笑,但不敢笑出声。我知道,先前的辛苦,只有通过他才能变为现钱。别看他哼哼呵呵,一团和气,内心有他的小九九。那光滑的小秤杆,称出的分量,永远比家里秤的斤量少。”这样的描写堪称精到,作者寥寥数笔,就白描般地勾勒出了儿时乡村生活的艰难以及药铺老板的奸诈。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深邃的洞察力以及若烹小鲜的文字驾驭力,是难以呈现这样的生活场景的。

王才兴对生活和历史有着敏锐的思考,对写作保持着深沉笃定的敬畏和清澈见底的诚实,这些品格正是散文写作的核心价值。本书所有题材都来自于扎扎实实的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文字耐读有嚼头,堪称一曲乡土时光的绝版歌唱。

《桑梓有灵》

作者:王才兴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