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林语堂 |
□陈斌
作为长期躬耕于林语堂研究领域的跋涉者,王兆胜在 《闲话林语堂》中一改其林语堂研究成名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的严肃学究文风,替之以促膝闲谈方式,带领读者“轻松”地走近林语堂:从文化到文学,从中国文化到国外文化,从读书创作到日常生活,从女性到家庭,从文坛恩怨到个性癖好……一个活生生的林语堂恍若眼前。
“幽默”一词的翻译与引入,并得到大力推广的源头正是林语堂。林语堂并非天生的乐观派,在有的看法上,他可能比一般人更悲观。比如他认为人难逃一死,总是以死亡的悲剧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如果深陷悲剧不能自拔,那么原本只属于漫漫人生中极小一环的死亡,将可能为短暂的人生蒙上灰暗的色调。于是他认为,“宇宙是无知,人生是笑话,是无意义的。但是要靠你自己的选择,‘造出’人生的意义”。
在林语堂眼里,“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也所以,他不仅文字力求幽默,而且生活中也尽可能幽默化。
如果说幽默只是林语堂的生活情趣“佐料”,那么作为幽默根基的生活,理当为林语堂所“器重”。生活中的林语堂算得上“精致”,比如他就曾自己动手设计在台湾的居所,对美食也极为热爱。他平时还喜欢抽烟、喝茶,并把这些当成了生活乐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语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文中对陶渊明的野外桃源式生活推崇备至。在王兆胜看来,林语堂对陶渊明的羡慕之情,“不仅不是避世,而且是更为热爱人生的表示”。言外之意,林语堂虽羡慕陶渊明,但他没有选择逃避现实,他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当下,并积极改造现实。想想也不难理解,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总是怨天尤人,无法在现实中发现生活的亮点,再蔚蓝的天空也会被心灵的雾霾所笼罩。
林语堂虽热衷传统文化,但未因传统文化而固步自封。他幻想“把两千年前的老子与美国的福特氏(汽车大王)拉在一个房间之内,而让他们畅谈心曲——共同讨论货币的价值和人生的价值”。看似调侃,但放弃众多选题,单讲“价值”与“人生”,这何不是林语堂诗意人生理念的一次不经意流露呢!
《闲话林语堂》
作者:王兆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