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语为桥圆“中国梦” 丝路作带共享繁荣

  □新华社记者  邓仙来

  蒂玛来自巴勒斯坦,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考大学、学汉语。

  “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就会把那些方方正正的文字誊在笔记本上、墙壁上甚至印在T恤上。虽然我不懂这些文字的含义,但只要看到它们,就不由得高兴起来。”

  然而,在巴勒斯坦,像蒂玛这样的女孩儿上大学并不容易,选择专业更是受限。学习中文专业要交双倍学费,迫于经济压力,蒂玛只能转而进入约旦大学工程学院。

  “我无法从枯燥的公式和机械的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于是我开始寻找自学中文的办法。”蒂玛通过搜集学习资料、看视频、找学中文的学生当语伴,努力自学汉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蒂玛最终获得孔子学院资助,来到中国留学。

  “中国远比我想象中美丽,这里的人们也比我想象的更加善良……我拉近了与理想的距离,我的‘中文梦’实现了!”

  近年来,海外“汉语热”逐渐升温,和蒂玛一样,很多外国的年轻人都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心驰神往。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日益紧密的合作交流为这些年轻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机遇。

  来自阿富汗的哈密2010年开始在喀布尔大学学习汉语,如今已是喀布尔大学中文系的汉语教师。他说,汉语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他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热情友善的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都令我神往。”

  哈密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阿中两国将会加强各层面交流合作。“我希望编写适合阿富汗汉语教学的教材,将这把神奇的钥匙交给更多阿富汗人。”

  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理想绝不仅限于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们更希望以汉语为工具,搭乘“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顺风车,做沟通中外的桥梁,为合作共赢助力。

  波兰女孩伊莎贝拉目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高级班学习。她的中国情结源于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花木兰》。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花木兰的丹凤眼,“我常站在镜子前,眯着眼睛把眼角吊起来”。

  伊莎贝拉特别关注波中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两国领导人近年来的历次会晤如数家珍。“波中之间的交流方兴未艾,希望我能学好汉语,将来有足够能力从事促进波中友好的工作。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波兰旅游。”

  语言为沟通架起桥梁,合作让联系更加紧密。汉语为桥,丝路作带,助力喜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圆他们的“中国梦”,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共赢、共享繁荣。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文件
   第06版:文件
   第07版:要闻·文件
   第08版:收藏
   第09版:思想周刊·论道
   第10版:思想周刊·评论
   第11版:思想周刊·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中企筑起卢旺达未来“远景”
英国:复古骑行
中国和尼日利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开展联合处突演练
中国红十字会“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 落地巴基斯坦
中外客商创业淘金在义乌
希腊总统预祝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第十六届“汉语桥” 埃及大区决赛落幕
空中俯瞰南非最大港口城市德班
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尼泊尔中资企业 研讨社会责任
保加利亚庆祝军队节
汉语为桥圆“中国梦” 丝路作带共享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