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通辽市:“放管服”为企业降成本17.7亿元

  本报通辽6月26日电 (记者  郭洪申)1至4月份,通辽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8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2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5.5%,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成效开始显现。民间投资加快发展,成为助推通辽经济稳中向好的主要因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放管服”改革以来,通辽市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313项减少到41项,审批时限缩减了64%,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涉企收费,为企业降低成本17.7亿元。2016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9万户,总量突破20万户 。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了营商环境,激活了民间投资。”通辽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包建设介绍,为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效率,市旗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窗口,按照“从简从快、限时办结、并联审批、超时默认”原则,将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审批,实行全程跟踪督办服务。

  通辽市不断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吸引了一大批知名民企相继投资落户,涉及铝新材料、玉米生物、食品加工、房地产、农牧业、旅游文化等众多领域。2016年,全市实施限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87个,完成投资1219.3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1.6%。科尔沁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主任幺立国说:“‘放管服’改革让园区在不到2年时间里吸引入住食品加工企业140户,产品数量达到20大类100多个品种。”

  通辽市还率先成立了非公经济阳光服务中心,集中做好非公经济发展协调、维权等具体服务工作,打造非公经济一站式、便捷式、解难式服务平台。该中心成立3年来,累计举办招聘会100多场,提供工作岗位7000多个,举办非公经济系服务讲坛11期,培训企业家及员工2000多名、大学生820名。促成金融合作总金额45亿元,发放创业就业贷款1.3亿元。

  今年, 通辽市以“减证”带动“简政”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资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的问题, 在“五证合一”基础上,对部门分别办理的涉及企业的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案等证照事项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一套材料、一口受理、一网运行、一窗发照、信息共享,以二维码形式加载到同一营业执照上,实现多证合一。目前,已将商务、文广、食药监、房产、住房公积金等部门20个登记备案审批信息与“五证”进行整合,实现二十五证合一。首张“5+X”营业执照已于5月25日发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经济周刊
   第11版:小康图景
   第12版:科技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观察·阿拉善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地方·盟市
通辽市:“放管服”为企业降成本17.7亿元
藏有许多稀世珍品
牡丹花开
表彰365名“亮丽北疆·最美环保人”
二连浩特:科技让果蔬身价倍增
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惠万家
阅读之乐
“指尖”上的保护伞
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受表彰
粗心失主遇好心群众拾金不昧
呼和浩特市出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