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人台《青山儿女》:汁浓味醇 酣畅无比

  □本报记者 邓玉霞

  “大青山巍巍入云端,爬山调一曲千古传;那一年毒蛇出洞狼进山,小日本霸占了咱好河川……”

  9月1日和2日,由我区著名剧作家柳志雄、侯晓琴编剧,武川县乌兰牧骑排演的二人台《青山儿女》在内蒙古人民会堂闪亮登场,让观众重温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那段艰苦岁月。

  上世纪30年代末期,日寇侵我中华,祖国山河破碎。地处塞外的绥远地区亦未免于难,同样沦入日寇的铁蹄之下。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八路军挺进大青山,与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建立以武川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

  在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武川县各族人民坚定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为焦土肩匹夫救国之任”,送给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风雨八载同书春秋新篇。

  二人台《青山儿女》利用大青山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爬山调艺术形式,推出了一个崭新的剧种——爬山调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8年抗战期间蒙汉各族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伟大民族精神。堡垒户石云岚,主动承担起八路军游击队中转站的后勤保障任务,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相持阶段,绝粮断炊,女儿山丹自愿“以身换粮”,以解燃眉之急。云岚的情人、游击队队长乌力罕替母女俩分忧解难,云岚完成赶制部队换季军衣,又接受了救助伤员高小川的重任……

  “该剧是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武川县文体局牵头组织乌兰牧骑排演的大型爬山调历史抗战剧。全剧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手法,根据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柳志雄介绍,剧中没有展现硝烟弥漫的恢宏战争场面,也没有塑造叱咤风云的伟大英雄人物,而是通过讲述平常百姓的命运,描写普通人物的情感,真实再现了那一场你死我活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并深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侯晓琴认为,《青山儿女》最大的亮点和价值在于巧妙地突出了爬山调在叙事、抒情方面的特长,创造了爬山调剧这一崭新的剧种。每一场场序以爬山调引出,独唱、伴唱、唱词或为爬山调原唱,或为爬山调的升华,无不汁浓味醇,酣畅无比。再加上现代艺术技巧的灵活植入,如舞台布景、LED大屏画面与灯光切换、电子声腔技术的介入、歌舞幻景的融合,打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扩展了戏剧表演的空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有观众发出感慨:当大幕徐徐落下,我们心中的希望冉冉升起,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也看到了爬山调剧发展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第08版: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第09版:特刊
编者按
话剧《草原丰碑》:有筋骨 有震撼 有温度 有厚度
二人台《青山儿女》:汁浓味醇 酣畅无比
剧情梗概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接地气的草原赞歌
剧情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