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辅导员:为青春乐章当好“调音师”

(资料图)
  □刘志贤  贾秀梅

  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千里草原如和风细雨,滋润心田,深入人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青年,让我区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振奋不已。他们表示,要做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本期《教育》版,我们将聚焦点投向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为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规定》丰富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身份,强调了高校辅导员配备选聘的相关要求,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训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通道。

  我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如何?辅导员工作有哪些创新与变化?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许?我们一起来关注。

  怎么干?辅导员要心中有魂,干中有责,胸中有情,做中有为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2017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骨干辅导员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开班仪式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规定》共6章22条,学习起来非常解渴,顺应了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迫切需要,对辅导员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帮助辅导员们树立岗位自觉、岗位自信、岗位自强,应该成为每位辅导员的工作手册。”他用4个词要求新形势下的辅导员:“心中有魂,干中有责,胸中有情,做中有为”。“心中有魂”即辅导员自身要树立崇高理想,对学生正确引导方向;“干中有责”即立责树责、担责负责;“胸中有情”指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成长伙伴;“做中有为”则是指要抓活动、守底线。

  汪立群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她对辅导员的工作感触颇深:“近几年,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了,全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了5届,从大赛中我发现,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谈心谈话能力显著提高。”汪立群还列举了辅导员工作近些年的一些变化:从以管理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理念转变;从预防到引导,方式转变;从以思政教育为主到以心理关怀、情绪调节为主,内容转变。

  据了解,近些年,自治区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各方面提供支持。今年8月3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这么严?辅导员的配备选聘和专业培训都有要求

  《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同时规定了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1/3核定。

  据了解,我区目前共有57所高校,在校学生447709人,专职辅导员1754人,平均师生比为1:255,这个比例还低于《规定》要求的1:200。再来看一组数据:在2008年9月进行的全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统计中,辅导员总数为1365人,其中专职辅导员918人。以此看来,我区高校专职辅导员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负责人孙国铭说,辅导员队伍不强是全国高校的短板。一直以来,自治区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补齐这个短板。通过增加编制、选聘优秀研究生、鼓励老师兼职做等方式,目前,辅导员的质量、实践能力、专业对口情况等都在不断提高。

  张心悦是内蒙古艺术学院9月份新入职的一位辅导员,1990年出生的她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名201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她说,招录考试中,对她们应聘者的要求很严格,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且必须是共产党员。9月刚入职不久,学校就对像她一样的新任辅导员进行了校内的系统职业培训,并要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并熟悉辅导员工作,并尽快投入实际工作中。10月份,全区普通高等学校骨干辅导员培训班开班,学校又派她和另一位新人参加培训,张心悦说,很庆幸,能得到这么多培训的机会,足见学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同时,她也感到重任在肩还挺有压力的。

  这一点,汪立群也感触很深:近些年,高校不断补充新的专职辅导员,这些辅导员大多是刚从学生过来的,一下子要转换身份来做一个学生的引领者,确实有些压力,这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传帮带”机制,跟进培训,考核跟上,促使辅导员队伍形成良性的新陈代谢循环状态。

  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的民族院校,在辅导员的配备上也兼顾民族因素。今年,该校新聘用的18位专职辅导员中,有9位是蒙汉兼通人员。该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赵虎介绍,针对学校民族学生众多的特点,一直以来,各院系都配备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辅导员,这样师生间情感相通,更容易沟通交流。

  多么好?为辅导员待遇提升及发展通道提供政策保障

  《规定》强调,要坚持“同工同酬”原则,保证高校辅导员人事聘用要参照专任教师聘任的待遇和保障。此外,《规定》对制定辅导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实现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都存在岗位吸引力不强、各项待遇落实不到位、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职业发展前景黯淡等问题。尽管相关文件中规定,辅导员既可以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它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根据实际表现和工作年限确定相应行政级别,并享受同级待遇。但实际上,辅导员评聘职称、晋升职务的渠道模糊不清,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序列职称职数限制,辅导员评聘思政序列职称难度非常大。多数学校在落实辅导员基本生活和工作待遇上相差很大,没有条件给辅导员发放岗位津贴。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辅导员都有每人3000元/年的交通补助,“钱虽不多,但对辅导员而言,也是一种激励,”赵虎说。

  采访中,大家都重点提到了辅导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出路问题。他们认为,要打造相对稳定又富有活力的辅导员队伍,就必须建立科学的选聘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及激励监督机制,还要构建能进能出、优势劣汰的竞争机制,为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和顶层设计,消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为辅导员多样化发展提高制度保障和广阔空间。

  汪立群对《规定》充满期待,她说:“希望《规定》中有关辅导员待遇、职称评定以及队伍出路等方面的内容能真正落实,实实在在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让他们有奔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收藏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高校辅导员:为青春乐章当好“调音师”
中考数学复习要掌握好“三步曲”
理性看待大学毕业生创业
儿童阅读不能只看 “畅销榜”和“点击率”
宽容也是一种严格
美好祝愿
毒品预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