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味儿

    □安华祎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过年的歌谣,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可现在即便是在偏远地区的村镇,严格按照这个节奏过年的家庭,应该也很少了。以往过年时的种种习俗,似乎正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很多人也以此为依据,认为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果真如此吗?看看火车站飞机场里等待回家的人潮汹涌,瞧瞧年货博览会上置办年货的身影穿梭、查查替家人网购年货的交易记录、听听手机语音拜年的声声祝福……凡此种种,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年味儿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随着城乡结构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也发生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鲁迅的眼中,无论是“废历”,还是“古历”,“但对于这‘历’的待遇是一样的: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财’!”在老舍的笔下,过年就是“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生活方式在改变、价值取向在多元,让年味儿一成不变,不仅不大可能,而且极不现实。时移世易,一些旧的年味儿消逝很正常、也不可怕,关键是要推陈出新,让好的年味儿留下来,把新的年味儿加进去。

    传统年俗是流淌在中华文化血液中的一部分,要让年节真的有味儿、真的融入人们生活,少不了传承。春联是每家每户对未来的美好寄托;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祝福平安;拜年时那一句句朴素的祝福,饱含着晚辈浓浓的爱意和感恩之情……让好的年味儿留下来,就是要好好保护、用心传承这些传统年俗,因为在任何时代,我们对于这种以团圆、幸福为主旨的美好向往和情愫都是不会变的。不忘、不丢传统年俗,年才过得有仪式感。

    民俗活动是年味浓的“添加剂”。把新的年味儿加进去,需要有多样的活动来渲染。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每当春节来临,各地政府都会精心准备一出出的年俗大戏。今年,呼和浩特也将举办文化庙会、冰雪活动、惠民演出、非遗展示等124项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金色锣鼓敲起来,幸福歌儿唱出来,大红灯笼挂起来,欢快秧歌扭起来……大力倡导、积极践行、努力促成新的过年习俗,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新桃换旧符,老干发新枝,把新的年味儿加进去,自然也少不了与时俱进的创新。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大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微信、视频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电影、去旅游,同样可以定格幸福团圆。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在传统文化主干上长出时代新枝,年俗必将生生不息,年味必将回味无穷,传统节日必将历久弥新。

    有一位长者喜好养花,每到春节,他总是热情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赏花。怒放的仙客来、恬静的水仙花、优雅的君子兰……满目芬芳,暗香袭人,宾主之间畅叙友情,分享美丽,年味儿因为主贤客雅而倍增芬芳。用思变的眼光去对待春节、用创新的思维来传承文化,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年味儿,尽情享受新时代的新年俗。

    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在传统文化主干上长出时代新枝,年俗必将生生不息,年味必将回味无穷,传统节日必将历久弥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味儿
辣语
绘新图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温暖”怎么送才温暖?
让玩套路的没出路
拒绝“性价比”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