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怎么送才温暖?

    □杨结宝

    时近岁尾,送温暖活动正在各地陆续开展,宛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着群众的心。

    然而,有的送温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群众连干部的脸面都没看清楚,更别说反映情况、提出诉求了;有的只图自己方便,也不问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仅仅是送钱送物,缺少精神层面的关怀;有的只是过节送温暖,平日里群众过得怎么样却不甚了解……诸如此类,既有悖于送温暖的初衷,更与作风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

    送温暖是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授人以鱼那么简单,也不是送些米、油就能收到好的功效。温暖怎么送,才能暖身又暖心?笔者认为只有把温暖送到实处、送得精准、送出成效,才能体现送温暖的重要意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温暖送到实处,就要力戒形式主义。无论是送钱送物送项目,真正从慰问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做到务实、求实、扎实,以严和实的作风做好送温暖的各项工作。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才能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把送温暖这一好事办好。

    送温暖还要送得精准。现实中,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尽相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对于体弱多病的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无异于雪中送炭;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实行兜底保障可以点亮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对于下岗待业的困难群众,送岗位、送致富门路无疑就是送到了点子上。“送什么收什么”是送温暖的低级境界,而“要什么送什么”才是送温暖的高级境界。

    把温暖送出成效,需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年一次或几次的送温暖,于困难群众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切实构建起一套完备的帮扶机制,统筹相关部门联动起来,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切实增强“造血”功能,才能让困难群众享受“稳稳的幸福”,让送温暖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温暖不仅要送到家,更要送到心里。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用心去问候、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帮助,就能把温暖送到实处,就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味儿
辣语
绘新图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温暖”怎么送才温暖?
让玩套路的没出路
拒绝“性价比”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