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份母爱的厚重情怀

——电影《母亲的肖像》艺术特色浅析
    《母亲的肖像》剧照。
    青年画家岸春自小在内蒙古长大,当地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他的艺术才华。然而他却有着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过早远离的母爱让这位人前光鲜的艺术家陷入情感的迷失。当受一位蒙古族老人所托,为他英年早逝的母亲画一幅肖像时,母爱的缺失成为岸春无法落笔的难题。其实,岸春的母亲是以一个特殊者的身份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影片将拍摄地选在准格尔旗乡村,以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连绵的山脉和草原上奔驰的马群烘托民族特色,并让观众在母子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里,感受母爱的伟大与震撼。

    ◎周琦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电影《母亲的肖像》,由我区著名导演赵国桦执导、著名演员艾丽娅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出演。电影《母亲的肖像》是我区近年来拍摄的现实题材佳片之一。

    影片讲述了当代都市一对母子之间爱恨恩怨的故事,探讨了母爱这一人类亘古常新的话题。青年画家岸春受人之托在完成一幅母亲肖像的创作过程中,几易其稿却难画其神,由此引发母亲的话题,进而触碰到画家5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在其幼小心灵中留下的刻骨铭心的伤疤,而这一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成为画家完成母亲肖像的心理障碍。

    该影片的主要特点是成功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进行了大量的铺垫,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环环相扣,平实中有迂回,高潮间有跌宕,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影片运用新闻式镜头交代了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林立的高楼、太极晨练和空中飞过的和平鸽……都市和谐安详的生活美景尽收眼底。影片主要场景是青年画家的起居室兼画室:四壁挂满的油画作品、宽敞的单人床、鱼缸中孤零的海龟和空间有限的厨房等等。没有现代化生活的绚丽场面描写,也没有都市五光十色梦幻般大场景展现,画面均撷取于日常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实际,如清泉汩汩流泻,平铺直叙,娓娓道来。

    影片表层讲述的是画家应约为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的蒙古族老人的母亲创作一幅肖像,而透过表层展现的却是画家创作过程中折射出的母爱对于人生不可或缺的深刻内涵。画家在牧区苦心创作却无功而返;偶遇心仪的单亲母亲如西,以为可以完成母亲肖像创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寻找年龄相近的佣人刘妈作模特,却因为刘妈面部表情木讷、缺少情感而夭折……几经周折,始终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作为康城成功的青年画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经纪人和保姆,其代表作《父亲》好评如潮,此时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影片悬念由此产生。这一悬念符合剧中人物的发展轨迹和心路历程,充分调动起观众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关切,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

    影片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推进,通过画家成名作《父亲》引出母亲肖像的创作,通过经纪人初姐的叩问:“难怪画不好,缺失母爱”,引出画家同意找寻母亲的结果。而单亲母亲、记者如西不懈的努力,为找寻答案提供了条件。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画家母亲出走的真正原因浮出水面,原来是隐藏在背后的家庭暴力。而这一结果彻底颠覆了岸春的思维定势,推翻了其心中父亲的形象,剧情结局也朝着他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不能不引起观众对岸春幼年遭遇的同情,从而引起强烈共鸣,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该影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紧紧抓住了人物情感纠结,着眼于矛盾心理的刻画,青年画家的郁闷、画家母亲内心的酸楚、记者职业的执着、经纪人的直率等等,或内敛恻隐,或欲开还闭,或坚守执着,或痴心不改,主要人物形象鲜明,表演入木三分。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自幼缺失母爱与现实渴望母爱的内心冲突。在岸春5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他和父亲,是父亲一手将他抚养成人,父亲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岸春——“天下的女人都是不可信的”,包括他的母亲。在岸春心里,母亲没有给他完整的母爱,为了自己抛弃了年幼的他和这个家庭。岸春对母亲只有与日俱增的怨恨,性格随之变化,常常沉默寡言,对婚姻、爱情从小就失去了自信。

    二是人物身份设计贴切。主人公岸春从事美术创作,靠卖画为生,经常是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完成,特立独行是他心理长久压抑得不到释放的原因之一;画家女朋友如西是记者,刨根问底、寻根溯源是其职业特点,她助推画家踏上寻亲之路,为整个剧情的展开提供了条件;母亲的出场是以画家佣人刘妈的形象出现的,3年多来,她每天帮助岸春料理家务、给经常喝醉的岸春熬醒酒汤、做岸春喜欢吃的稍麦等等。而当岸春发现刘妈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时,心理对抗达到极致,愕然、匪夷所思、不可接受……这些冲突把剧情推向高潮。

    三是运用象征和伏笔手法。影片第一画面呈现给观众的是朝霞绚烂的背景下,鸿雁对对排成行,寻找远方的归宿,暗示着主人公寻找母亲的心路历程。画家生活环境的静态描写,反衬其内心深处感情纠结的波澜,寓意着风雨的来临。画家在野外抓拍小羊羔吮吸着母羊奶汁的镜头,广场中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老人在儿女的陪伴下,徜徉在明媚的阳光里,这些都在渲染浓浓的亲情,与主人公过早失去母爱形成鲜明对比。房间四壁悬挂的油画作品,正中间《父亲》的画像几次以特写镜头出现,表现出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地位,正如画家自己所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而家中保姆刘妈第一次出现,与墙壁上的油画《父亲》呈现在同一个画面,隐含着某种关联,为剧情发展埋下玄机。如西的出现也暗合了岸春的心理需求,如西与儿子的温情场面不仅让他产生羡慕,也勾起画家对母爱的渴望,填补了内心的空白。当佣人刘妈为岸春扮作模特时,因为长久的压抑而哭泣得不能自拔,为其以后真实身份的出现设下伏笔。

    四是影片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手法。把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相互穿插、交织呈现,恰当地表现了主人公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影片由悬念引出母亲的话题,通过画家对童年时母亲离家出走的回忆再现,为画家性格的形成作了铺垫,这痛心的一幕反复出现,增强了内心冲突的对抗性和情节的紧张性,提高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引起观众的同情与共鸣。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准确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今后人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运用蒙太奇手法,时空变幻和镜头的切换,也恰当地表现了人物内心活动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当如西在公安局查访岸春父亲时,刘妈却晕倒在厨房,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急诊室刘妈在接受治疗,如西在进一步调查,在思考……镜头时空的转换,加快了故事情节的推进,增强了影片的节奏感。

    五是影片较好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环境的描写来衬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主人公岸春的出场是在阴暗的房间里,单人床、散落的易拉罐啤酒,暗示主人公郁闷的心情。保姆刘妈为画家做的早点特写镜头:热气腾腾的馒头、面条、小菜、剥了皮的鸡蛋等等,都为后来刘妈身份的揭秘作了铺垫。看到公园里母子玩耍的融洽场景,脑海中闪现出母亲离他而去的情景: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母亲丢下孩子、一步三回头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呼喊,表达了母亲的忍痛割爱和孩子失去母亲的无助无奈,这梦魇般的场景为主人公与母亲解不开的心结埋下伏笔。

    当然,影片的成功之处不限于此。影片之所以能够给观众留下久久的回味,产生心灵共振,还在于影片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现实生活、扎根民族沃土,体现了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民族个性,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具有鲜明的民族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电影《母亲的肖像》艺术特色浅析
~~~——“内蒙古诗歌春晚”赏析
~~~◎禾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8版:新春走基层·特刊
   第09版:周刊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周刊
一份母爱的厚重情怀
诗歌的盛会 高雅的归来
《红海行动》为什么能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