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中,来自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的“80后”“90后”舞者们,凭借舞蹈《爷爷们》摘下金奖。这一消息被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舞蹈视频也引发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疯狂转发。《爷爷们》还亮相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去年的最后一期节目,让嘉宾宋丹丹、翁虹等人直呼:从没见过这样的蒙古族舞蹈。
13位身着蒙古袍、颤颤巍巍的“爷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背,但是高昂着的脸上洋溢着傲娇的笑容。这便是这支创意蒙古族群舞的场景。
《爷爷们》——对于一部舞蹈作品来讲这个名字起得够特别。“我喜欢把作品的名字起得简单明了。这部作品通过喜剧的方式演绎新时代草原上爷爷们的形象,反映出当今牧民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借此呼吁年轻人关爱空巢老人。”作品编导、主演阿格尔说。
阿格尔1990年出生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现为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首席舞者、编导。舞蹈《爷爷们》灵感源自于他生活中的爷爷。“小时候我在牧区生活的时候,邻居家有一位爷爷,桀骜不驯、乐观潇洒,他经常来我们家找我爷爷喝酒,两人一起研究走马、研究鄂尔多斯民歌。他们耿直、善良、纯朴的品性一直影响着我,他们是我儿时心中的偶像。如今邻居家的爷爷已经不再世了,但是他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想把这份记忆编排成一部作品,这就是我的创作初衷。”阿格尔介绍。
舞蹈《爷爷们》以草原上的牧民爷爷们收听收音机里播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新闻为线索,将传统的蒙古族舞蹈和美国爵士乐以及阿格尔母亲演唱的鄂尔多斯民歌《玛奈蒙格乐》(意为“我们的蒙古族”)巧妙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牧区生产生活现状、牧区老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含蓄巧妙地呼吁了人们关爱老人。
“如果说伴奏音乐就像一支舞的眼睛,那么我加入爵士乐,就像是用外国人的眼睛看中国民族文化。这么做就是希望民族文化能与世界接轨,能走向全球。”阿格尔介绍,这部作品的13位演员,全部出生并成长于牧区。他们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去重新了解自己的爷爷。有的人翻开老照片仔细回味,有的人拨通父亲的电话进行询问,有的人专门回了趟老家。最终,他们借助拐杖、前进帽、胡须、石头镜等道具,演绎出13个截然不同的俏皮老顽童的形象。阿格尔为了构思这个作品,甚至过年都没有回家。
道具拐杖时而变成自拍杆儿、时而变成拔河的绳子、时而又变成马头琴,舞蹈音乐在流行和民族风之间不经意地穿插着,每一位舞者独一无二、风趣灵动的表现力,充分体现了以阿格尔为代表的这支年轻文艺团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观众对蒙古族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天天向上》节目中,阿格尔和演员们在表演完《爷爷们》在内的4支舞蹈后,还进行了现场教学,让汪涵、宋丹丹等明星纷纷跳起了民族舞,现场气氛十分热闹。相信每一个看到这个节目的草原儿女都会为他们感到骄傲,为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有人曾说,每一个优秀的舞者,都有一段“非人”的岁月:当人们牵着宠物风花雪月,他们拎着臭鞋披星戴月;别人听歌先听词,他们听歌先听节奏;别人的所爱滋养身心,他们的所爱“摧残着”他们……即便如此,他们都无怨无悔地热爱着舞蹈。
“我觉得舞蹈是有灵魂的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四肢动作。它能通过人的肢体语言向大家传递内在情感、思想感悟,折射人生真谛。我在创作时最忌讳的就是复制别人、重复自己,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生命力更长久,更能带给观众难忘的审美体验。”阿格尔虽为90后,但是对舞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源自于他平日对这一艺术孜孜以求地钻研。
每一次舞曲的响起,每一次深情的凝视,每一次优雅的转身,都能带给观众美的体验。虽然,当灯光终究熄灭,人群终将散去,但那短暂的美的感受和思考,却会长久地留在观众心里,滋养他们的内心世界。舞蹈《爷爷们》中年轻态草原老人的形象,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它折射出的新时代草原的景象,也一定在无数观众心中写下了一个大写的感叹号。
□本报记者 邓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