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数学世界的“老顽童”

  吴文俊:数学界巨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吴文俊心思恪纯、乐观开放,总对新鲜事物抱有一份好奇心。他对不懂的事情总坦然承认、虚心求教。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曾在每周四举办学术讨论班,那时,81岁的吴文俊是班上的常客。一次,他坐在第一排认真听别人介绍难解的“杨—巴斯方程”,并全程参与讨论环节。结束后他坦然表示:“其实今天的难题我听不懂”,“但越是不懂的你越要听,要学习,要看其他人在做什么,否则科研就做不下去了”。

  吴文俊爱赤脚穿皮鞋,声称自己爱棋,却只见他观棋从不见他下场“厮杀”,这些可乐的“梗”至今广为流传。

  在吴文俊愿意“求解”的领域,他的勤奋非常惊人。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数学机械化问题,他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亲自在袖珍计算器和台式计算机上编制计算程序。那时,他的工作日程是这样的,清早来到机房外等候开门,进入机房后就八九个小时不间断工作,下午五点钟吃饭,并利用这个时间抓紧整理分析计算结果,傍晚七点钟又回到机房工作,午夜时分回家。如此周而复始,他忙得竟忘了自己的60岁生日。

  吴文俊在他的署名文章《东方数学的使命》中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为解答这个问题,在拓扑学领域,吴文俊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在吴文俊研究的影响下,研究拓扑学的“武器库”得以形成,法国数学家托姆、美国数学家米尔诺等许多著名数学家都受他启发或以他的研究为起点之一,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吴文俊曾师从数学家陈省身。1946年前后,受陈省身指点,他确立了代数拓扑学的研究方向,曾因战乱、生计所迫一度中断的数学研究得以重新开始。吴文俊在遇见陈省身之前,自己非常苦闷。“放弃数学研究不是心甘情愿,是苦闷了好些年,没办法只好丢掉了,是违背自己愿望的”,而陈省身的帮助让他“等于是从火坑里逃出来了”。有感于师恩深重,吴文俊此后一生都以陈省身为榜样,不断鼓励和帮助后辈,并终生矢志不渝地推进数学学科的发展。2007年,已88岁高龄的吴文俊仍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吴文俊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数学事业。98年的生命之烛虽已熄灭,但他的精神将在这个学科中得到永生!(据《光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8版:特刊
   第09版:要闻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文摘
   第12版:悦读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一生事功在陶塑 十指抟泥为传神
数学世界的“老顽童”
东西南北也是姓
《五牛图》颠沛流离归来
偶尔健忘智商更高
老年人为何容易迷路?
过敏严重 可能是雄树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