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南多才俊,中国恐怕再也没有哪个地方会像江苏这样更热衷和崇尚文学了。从古代的李煜、范仲淹、范成大、沈括、秦观、顾炎武、冯梦龙、曹雪芹、郑板桥、吴承恩,到近代的叶圣陶、柳亚子、刘半农、钱钟书、朱自清,无论提起哪一位,都是文学大咖,让人心生敬仰。现在,江苏文学河流里的韩树俊,又进入了我的视野。
韩树俊,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等,他的散文作品极富江南散文情感细腻、词章婉丽的艺术特质,给读者带来深切的感悟。
《一条河的思念》是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集,精选散文40余篇。全书共6辑,内容分别为人物追忆、文化景观、城南旧事、游踪处处、老店物语、品鉴评论。姑苏韵味、接地气、写实事、抒真情是这部散文集的特色。
最初读韩树俊散文,是刊于《西部散文选刊》的《格桑花开》《情满布依必克村》《哑哥和他的诗人兄弟》《香车河抒怀》等篇章,语言优雅蕴藉,有“美文”的特质。他是一个能够独特地发现并挖掘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里有看不见的根,有一种潜在的民族精神,这根深深地扎在生他养他的江南大地上。一条从江南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河流,在他的情感世界里足以咀嚼一生。《一条河的思念》是一篇气势恢宏又情感细腻、有生活深度和精神亮点的艺术散文,这篇作品有他人生和文学的血脉,包含着作者对故土深深的依恋之情:“一条河,水乡人生存之源;一条河,水乡的命脉。”这既是条普通的河,也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河。韩树俊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里,有对时代、历史、命运的深沉思考,如清风流水一般,体现在其创作向美、向上、向善的艺术自觉之中。
韩树俊是一位对江南大地充满感情、对大地母亲充满热爱的作家。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讲述:“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读韩树俊散文,我们常常为他作品中的情感所打动。韩树俊先生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哲思、深厚的文学底蕴,他擅于意象的捕捉,作品有独特的江南色彩和浓烈的地域风情。他深爱大自然、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江南,深爱着江南大地上的芸芸众生,深爱着人类至高的文明和艺术成就。正是因为有这种爱,他的作品中浮动着一种强悍的人文精神,表达了他对人生、生命、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追寻和探索。
《高墩弄旧事》中写到:“苏州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随便走在哪一条街巷都能踩出一大箩筐故事。”“一条小弄堂,一个小社会。”《高墩弄旧事》是这部书中一篇很有重量、值得考量的作品。作者先从高墩弄的自然形成,到吴地风采及历史内涵,通篇透彻、澄明,有伤痕韵味,有些章节尤显声色,是“故土苏州风韵的人文描摹”。
《园林里的古桥》一文中,作者只写两座桥“引静桥”和“放眼桥”,用色彩鲜明、意象准确和形象的比喻,生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独特园林里古桥的小巧、精致。他的思想和情感在作品中所闪耀出来的诗意光芒常常让我们感动不已。韩树俊以拟人修辞手法,展现了江南人的睿智、纯朴、豪放、厚重的人生品格。这篇诗散文,事实上已经是一首抒情的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天的赞歌。又如《天堂圣竹》,让读者深刻体悟竹对人类的贡献。生命与自然、人与自然有着水乳关系。作家呼唤人性“回归自然”,作品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又如《我的美术老师》,先从描写美术课堂教学细节入手,引出“我”的美术老师,是“我”的美术老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感染、熏陶,让“我”受益终身,也感恩终生。韩树俊先生倾情讴歌了他的故乡,以及故乡大好春光里纯朴的家人和亲友们,其作品饱含着对故乡深深的爱与激情,质朴而又精细。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非凡的激情才能产生非凡的作品。”正因为韩树俊先生对那片土地有如此的深情和大爱,所以他不断探索的艺术形式也就有了浓厚的诗意和博大的灵魂。《石剑·青铜鹰头·铁牛》《树化石·风陵石·沙滇玫瑰》《亿昌博物馆陶窑展示厅礼赞》等作品,有简洁与精确的美、浓丽与雕琢的美。从审美趣味和艺术个性来看,韩树俊先生的作品词章华美,抒写淋漓尽致,他的才、学、识、趣在文章中融合为一种生命艺术,跳跃在散文星空绚丽的风景之中。
可以说,艺术形式的创新性、在人文内涵上的丰富性和沉郁典雅的艺术个性,构成了韩树俊诗散文的基调。韩树俊的诗散文,是散文领域里的一种新的开拓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