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塔娜
一双巧手、一颗匠心。近日,兴安盟科右中旗图什业图赛马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10573名身着民族服饰的草原绣娘穿针引线,以针为笔、以线寄情,创造了“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用独具特色的手工绣品掀起了一阵最炫的民族风,向世界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科右中旗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挖非遗文化价值内涵,在盟旗两级党委、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通过遍布各苏木乡镇、覆盖51个嘎查(村)的刺绣车间,带动了2万余名“草原绣娘”稳定增收,将刺绣产业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相结合,绣出了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美好生活,培育出“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品牌,成为蒙古族妇女“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优秀范例和“政府主导、文化扶贫”的生动实践,成为自治区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绣”技铺开致富路
在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五彩线正在绣娘龙梅手中飞舞,一朵美丽的杏花在绣布上悄然绽放。龙梅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在刺绣产业的带动下,她靠着一双巧手,一年就收入了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靠手工刺绣脱贫的名人。
“两年前学习刺绣后,我就一门心思钻研刺绣了。”巴仁哲里木镇翁根海拉苏嘎查的男“绣娘”马三十五,因为车祸在家躺了10多年,自从学会刺绣这门手艺后,一家人不仅脱了贫,全家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我们苏木,刺绣培训班可受欢迎了,妇女们都争着抢着学刺绣。”巴彦茫哈苏木的宣传干事宝巴义斯古楞说,该苏木在8个嘎查多次召开刺绣培训班,面对面、手把手对嘎查妇女进行刺绣工艺、技能操作培训,如今全镇已有1240名绣工开始上岗接单。
自2016年起,科右中旗以12个苏木镇为单位,在全旗173个嘎查开展蒙绣培训,目前已培训农牧民1万多人,带动2万多名妇女参与到刺绣产业中来,形成了51个刺绣产业村,实现了1000万元的产销收入。2018年,全旗2895名贫困妇女依靠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刺绣不仅让科右中旗的农牧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更走进了当地群众的心里,为乡风文明增添了新力量。
“自从接触了刺绣,我们这边农村的风气改善了不少,喝酒打牌的越来越少,大伙儿都忙着琢磨刺绣,一起奔小康呢。”刺绣作品验收员王乌云高娃说,每次接过绣品订单时,妇女们个个笑容灿烂、满面春光。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科右中旗旗委、政府把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平台,将刺绣产业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文化扶贫、脱贫攻坚”的致富新路,有力助推了科右中旗脱贫摘帽及乡村振兴进程。
“绣”业激发振兴动力
走进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仿佛一幅历史卷轴缓缓舒展,典型的蒙古族卷草纹、云纹、盘肠纹服饰和绣品一一展现在眼前,这些花纹多样、刺绣精美的文物让人感受到了民族刺绣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内,一群年轻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做最后的准备,他们都来自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蓬勃发展的刺绣产业不仅让万千草原绣娘走到一起,也汇聚起了十里八乡的返乡青年共同创业,让他们在刺绣产业中,展现着当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为了帮助绣娘们的刺绣作品走向市场,2016年,52名自主创业大学生组建了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成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形成了图案设计、产品订单、电商、网络销售、市场开发为一体的刺绣人才团队。
“协会通过技能培训班,把当地妇女都组织起来学刺绣,绣娘们利用操持家务的碎片时间接订单、做手艺,足不出户就能赚钱,我们协会再通过发展客户、建立销售渠道,将绣品卖到全国各地。”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席、刺绣车间负责人杨福林介绍说,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以“协会下订单、免费供原料、绣工接订单、计件算收入”的方式,为科右中旗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在3年的时间里,科右中旗还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先后扶持成立了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使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组织架构不断得以完善,促进了基地建设,壮大了“草原绣娘”队伍,提高了生产研发能力。目前,在图什业图刺绣产业基地,缝纫车间、刺绣车间、成品室、研发室、展览室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1000人工作,王府刺绣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绣”风传承入民心
前不久,科右中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并同意在当地建立“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喜讯迅速传遍了这个旗173个嘎查51个扶贫刺绣车间,进一步激发了“草原绣娘”们的刺绣激情。
蒙古族刺绣在科右中旗的迅速普及和传承发展,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府刺绣产业推进组组长白晶莹。为了传承好这门手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摆脱贫困,她主动扛起了义务培训乡镇妇女学习刺绣,传承发展非遗项目的重要使命,利用早晚时间和双休日走乡串镇,深入嘎查村,手把手地对妇女进行义务培训,用细心和耐心帮助农牧民熟练掌握了绣、贴、堆等技艺。
“旗里免费为贫困户发放刺绣工具和原料,定期举办刺绣培训班,还建立了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等场所,为‘蒙绣’发展保驾护航。”白晶莹说,自2016年以来,科右中旗从精准扶贫出发,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辅导、手把手教授”,在全旗大力推广刺绣,使“蒙绣”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
古老的手工技艺需要坚守,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如今,迈进新时代的蒙古族刺绣艺术以其独特的典雅气质不断与现代时尚融合,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面对前景广阔的刺绣市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通过融汇多种针法,大胆借鉴苏绣、湘绣等高端刺绣技巧,打破蒙绣粗放质朴的传统风格,通过与深圳等地的创意设计力量合作,使王府刺绣做工更加精细,色彩更加丰富,绣出来的产品更加受欢迎,提高了王府刺绣市场竞争力。
如今,科右中旗蒙图什业图刺绣产品达1072种,以刺绣框画、刺绣被褥、绣花桌旗、绣花羊绒围巾、保健枕头为典型代表。蒙绣车间在区内外建立了37家销售网店,年内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眼下,在科右中旗参与王府刺绣的热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蒙古族、汉族、朝鲜等各族干部群众以刺绣为纽带,凝聚起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砥砺奋进”的民族团结新气象,通过传承刺绣技艺,发展刺绣产业,激发了农牧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处处唱响草原儿女感恩时代、同心向党、同向同行的嘹亮战歌,处处呈现着“奋斗逐梦、绣美河山”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