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今天的首府呼和浩特街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长者比比皆是。然而,时间若是倒退70年,景象完全不同——人均预期寿命不到35岁,不足今天的一半。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2015年,呼和浩特市人均预期寿命75.6岁,比2010年增加1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42.6/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2.37/10万,婴儿死亡率由11.94‰下降至3.79‰。节节攀升的数字,见证了首府呼和浩特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飞跃。
70年来,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事业从过去的缺医少药,到医药超市遍布大街小巷;由起步艰难到步履稳健,医疗服务能力突飞猛进,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撑起城乡居民健康“保护伞”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一项项惠及人民健康的举措落地生根,为城乡居民健康撑起“保护伞”。
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先进的诊疗服务水平,群众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为解决偏远地区老百姓就医问题,呼和浩特市在边远贫困地区开展的乡村医生巡诊,覆盖了232个村、2.77万人;设立了38个名医工作室,覆盖80%以上的市区常住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33家医疗机构建成了上联三级医院、下联旗县级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为解决医疗机构“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等就医问题,呼和浩特市全面推广电子健康码应用,截至目前,共发放电子健康码59万余张,使用电子健康码就诊正在成为青城居民的新时尚。
频传百姓健康生活新福音
70年来,呼和浩特市实现了由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重大转变,146万人拥有了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
2016年起,呼和浩特市以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形成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与辖区居民之间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发展,为百姓健康生活传福音。2017年,呼和浩特市参加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率达98%以上,政策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在全区最早实行跨区就医即时结报,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4%。
全市以年均5元的增幅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2018年达到人均55元,服务项目也由原来的9类22项增加到12类45项,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7.8%。
筑牢健康生活坚实“城墙”
励精图治70年,呼和浩特形成了完善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筑牢了守护人民健康生活的坚实“城墙”。
呼和浩特市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检查费用在国家、自治区240元基础上提高至515元,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免费实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两癌”检查项目,累计为31万名和5.5万名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不断提高。2012年至2018年共为727名“两癌”贫困患病妇女实施救助。
70年来,呼和浩特市未发生人间鼠疫,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8%以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连续28年没有白喉,13年没有乙脑报告病例。
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政策、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模式……惠民健康政策频频发力,贫困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百姓看病就医没了后顾之忧。
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下。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同时,健康扶贫政策惠及罹患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胃癌、肺癌等25种大病贫困患者,累计救治约1.1万人、4.8万人次。全市实行布病、结核病免费治疗。
构建“健康呼和浩特”新蓝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陆续新建了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改扩建了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呼和浩特市职业病医院。新改扩建了旗县综合医院、中蒙医院10所,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蒙医中医全覆盖。
目前,呼和浩特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自治区在内)2901所,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6121人,注册护士19365人,编制床位17833张。
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5.16人、拥有护士6.2人、拥有床位5.7张。
70年砥砺前行,呼和浩特卫生健康事业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呼和浩特”的新蓝图,凝聚着呼和浩特市人民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