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一本诗集让赤峰的冬天不再料峭寒冷。这本诗集是八姊合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遇见》。
真正的精致,是内心的丰盈。《遇见》像一幅画,或者花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致、素雅的世界。在这个或晶莹或斑斓或水光潋滟的世界里,八姊八仙过海,八音迭奏,呈八斗之才,传八荒之外。她们抖擞精神,不让须眉,千帆竞秀,百舸争流,千般旖旎,万般柔情,把情致、学识、审美,倾注笔端,构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天涯,抑或,人间灯火的咫尺。由此,不由让人诌诗一首:不屑闹市竞艳色,乐在幽谷着素妆。虚名任凭随风去,只吐清香作诗行。
文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文学却有力量反映多彩的生活。假如对生命和生活没有足够的敏感与激情,缺乏足够的洞明或勇气和担当,那么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在强大的生活面前有些弱不禁风。因此,各种文学的体裁中,诗歌是最能于瞬间击中人心的闪电。因了诗人的胸怀、睿智,以及对诗歌技巧恰如其分的运用,其优秀的作品所能旋起的风暴、留下的余波,会让对真、善、美敏感的每一位读者久久不能忘怀!
无疑,《遇见》就让我们遇见了这样的好作品。
诗言志,诗歌是抒发情感、以情感人的载体。因此,判断诗歌的优劣与成败,反观其诗作的情感、情愫、情怀是否饱满、充沛与真挚,是一个直接的切口或标准。这方面,《遇见》的作者业已深谙其道。譬如,第五辑鹰的《回望故乡》:我翻阅到敖鲁古雅/河水从里面来回流过/就这样,我站在远方眺望/小时候和母亲一起走过的山林/鹿铃声穿过岁月最敏感的角落/思念依然任性,疯长。其间,不仅有浓烈如酒的情思,还有汩汩流淌的乡愁。而她的《冬天之前》,依然有着对故乡、土地、山林的耿耿眷恋。同样,第六辑丝雨也把自己对生活或童年、友情的钟爱,化作一粒粒馨香的子实,在诗歌的土壤,绽放与丰饶。如组诗《写在深冬的诗》里的《落雪》:我一直相信/每一朵雪花都是过去的日子/落入凡间和我重逢/于是,我把一些梅花认作青梅/一些梅花认作竹马。她是一个率真的歌者,用诗的形式,挥洒着自己荡漾的情绪。
门前秋尽冬草生,陈年老房忆故人。诗歌不是哲学,诗歌的哲思,要靠令人心领神会、心悦诚服的意象来表达来完成。诗歌的元素离不开意象。何谓意象?即将诗歌中的感情物化,创造出画面,让我们阅读时能够更加舒朗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意象美,是《遇见》的又一个亮点。这些意象的娴熟运用,让人陶醉,让人颔首,让人击节。随手翻阅,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如第一辑的《一棵树》:一定是天风/遗落了一颗种子/在空旷的山坡/落地生根 这是一个神奇的宿命/赐你孤独/不成林的道场。诗人风吹麦田用冷静和深情的笔触,揭示一种生命状态、感悟或心境。再如,第二辑淞蓝的《瓷器》,在不动声色而又其情喁喁的吟唱里,透泻出禅的意境与美感:当温暖 秋风一样薄下来/就用精致的纹理 取悦自己/她有一肚子的寒凉/有杯口大的尘埃/有从不示人 隐秘的裂痕/有内心那朵小火焰/等待寂静/来点燃。此外,第八辑无言的《河流》,用河流的色彩变幻,寓示人生四季和喜怒哀乐,蕴意深长。八姊诗中,大多寄情于物,于山川、花草。因为,草木与童心一样,纯朴而天真。
再说《遇见》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于诗歌的语言,八姊做出了自己独到的探索与有益回馈。她们深知,人有书卷气,气质美如兰。于是,立志做一个有书卷气的人,春夏秋冬,读书喝茶,只闻花香,不谈喜悲。她们的文字,或喜气安稳,或风长气静,或质朴天然。书中,那些火热的、灵动的、澄澈的、质感的、从容的句子,总是让人心动,让人像一朵花,遇到了春风的吹拂,不禁恣肆地怒放和燃烧。这可以在三辑刘晓娟的《莲花山》得以印证:山上没有莲花,大的,小的/一朵都没有/山下没有寺庙,莲花的去向/是继经书后,第二个不解之谜 作为出逃者/木鱼溯游,再回不到一棵树/它们之间隔着刀斧/隔着一碰就流血的暗疾……她的语言简洁、干净,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第四辑花非花的《春风》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会感觉到/春天近在咫尺/一切都是似是而非/不经意地飞掠/包括没有归属地、梦的寄托/和柳絮逃离树梢的牵挂。在第七辑,沉香也有着对待语言的在乎与钟情,比如《海螺》和《向日葵》。
《遇见》里的每一个人、每一首诗,都是丰厚而多面的,像极了秋日里的一叶一木,绚烂至极且终归于恬静与天真。而读者读《遇见》的过程,就是升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