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彦淖尔市治理残留农膜为农田“排毒养颜”

  本报巴彦淖尔4月5日电  (记者  韩继旺)今年春耕备耕过程中,巴彦淖尔市把残留废旧农膜治理作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来抓,各旗县区围绕地膜回收补贴机制建立、地膜回收专业合作社扶持培育、布设地膜残留监测点位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膜回收行动,为农田“排毒养颜”。 在杭锦后旗团结镇民治桥村,月阳农牧产品合作社的机手开着拖拉机免费为村民们回收地里的废旧地膜。企业投资150万元购进两条农产品专用包装生产线,利用废旧地膜生产蔬菜专用筐和农田口闸,通过现金结算、置换生产资料等形式带动1000多户入社成员参与到废旧地膜回收中,仅2019年,就回收废旧地膜560万公斤。合作社监事长刘忠和说,“我们一亩地给机手10块钱;农户自己耧一亩地并把废旧地膜拉到网点上,给20块钱。”

  据了解,杭锦后旗现已建成废旧地膜回收网点10个,并组织农户对废旧地膜、塑料制品等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方便企业拉运回收。对从事废旧地膜回收的收储网点给予补贴,按照转运面积,每亩补贴6元。同时,鼓励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建立专业化回收队伍,对农民交售的废旧地膜应收尽收。

  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能源站站长王国春介绍:“去年全旗覆膜面积达92.5万亩,回收了77万亩,回收率达80%以上,大约回收了2000吨的废旧地膜,助推全旗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过程中,从产地环境着手,持续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行动,为优质农产品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2019年,全市通过配方施肥、推广高效复合肥、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实现控肥7105吨。将全市许可经营的1126家农药经营店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现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全程可追溯,通过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措施实现控药65吨,农药用量实现了负增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成区域农药包装集中处理站6个,乡镇级回收站58个,村级回收点1094个,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85.4吨。通过管制非国标地膜、推广国标及可降解地膜、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减少地膜用量1324.4吨。投资3150万元,建设残膜回收试点4个,布设地膜残留监测点位102个,回收耕地残膜497.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7.09万亩,盐碱地改良14.85万亩,调减高耗水作物34.68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196万亩,实现农艺节水2700万立方米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论道
   第05版:小康图景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地方盟市
大病患者救治实现应治尽治
通辽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05亿元
下达首批专项扶贫资金 7260万元
边城满洲里又闻“烟火味”
大棚柿子熟了
出台水电气热优惠政策 支持复工复产
呼和浩特市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比例达90%
统战干部当好“四员”服务企业
兴安盟线上服务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
巴彦淖尔市治理残留农膜为农田“排毒养颜”
扶贫车间生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