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的力量

——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美术创作述评
  ◎王鹏瑞

  近年来,内蒙古的文化生态和艺术生态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民间的艺术机构、文化力量不断涌现,十分活跃,成为多元文化景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其中,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的表现尤为突出。内蒙古草原油画院是由内蒙古文化厅主管的一家民营艺术机构。画院聘请我国著名油画家妥木斯为名誉院长,聘请原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延青为院长,另有11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还聘请高级画师及画师百余人。画院成立10余年来,策划组织了众多的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在自治区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个创作群体,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那就是以自己的创作对内蒙古的草原生活和民族精神进行挖掘和表达,并对油画本体语言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内蒙古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充满魅力的自然景观,历来是内蒙古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表现这些,也是内蒙古艺术家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在这方面,草原油画院的画家们体现出了强烈的自觉意识。蒙古族画家自不必说,他们血脉里流淌的游牧民族的血液,注定使他们对游牧民族的精神体验更为直接和深刻,艺术表达也更为自然和纯粹。汉族画家也由于长期生长在这片土地,蒙古高原的阳光和雨露,草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自然培育了他们独具个性的精神气质,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灵性和天赋,使他们在对游牧民族和草原大漠的艺术表现方面,具有内地艺术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形成了鲜明的群体特色。

  妥木斯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美术界产生影响以来,他的创作一直坚持表现自己民族的“草原生活”。他以其诗意、抒情的笔调以及对油画形式语言的独特把握,创作了大量个性鲜明,又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享誉国内外。作为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的名誉院长,他对草原油画院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

  燕杰、王延青和马莲是内蒙古油画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都已年近耄耋,但创作活力依然旺盛。他们以出色的创作为大家树立了榜样。王延青的身上充溢着一种朴素的乡土情怀,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纯朴、自然,富于草原气息。如他所说,“我所追求的,只是站在自己深爱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用画笔去表达自己民族的北方气质:古老、博大、粗犷、朴实、热情、坚毅……用画笔去解读草原的历史,去追忆草原的过去,去表述草原的当代……”近年来,他放弃原来纯粹的写实风格,探索一条中西结合的绘画道路,其作品在平面化与装饰化的形式语言中,追求一种仪式感和崇高感。他善于在一种高雅的灰色调中充分利用造型、色彩、明暗、细节、线条及肌理等绘画元素,营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作品人物造型考究,形象刻画有力,充分表现了蒙古民族的人物特征和精神气质。

  燕杰和马莲都是汉族画家,但他们曾长期生活在内蒙古基层,对蒙古民族和草原大漠非常熟悉和了解,并有深厚的感情。燕杰善于在平凡的草原生活中发现绘画之美,并用他娴熟的绘画技艺和充满魅力的油画语言,赋予普通生活内容一种审美的高度。他的作品一般没有过多的人物,他总是把一个、两个,最多不过三个人物置于普通的生活场景之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中获得理想的情致和独特的境界。他善于画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牧人,他能从普通的景致和普通的情趣中发掘出生活的底蕴和淳美,把看似平凡的题材内容表现得浓郁动人。马莲的油画是装饰性的,这源于他多年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纸上装饰画创作的结果,“马莲在他多年的装饰性绘画中积累了丰富的‘变奏’生活的技巧,掌握了创造多重形式结构的经验”。他采用直线切割和方块化切分的处理手法,赋予草原上日常生活一种形式趣味,从而使他的油画具有一种现代感,并与内蒙古其他油画家的作品拉开了距离。

  在中年画家中,砂金的创作独具特色且成绩斐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40余年来,他坚定地沿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一路走来。他的绘画不是对草原生活的表面再现,而是从草原生活中感受和领悟到一种精神内涵,并把它转化为油画的形式语言,再与草原生活的元素和符号相结合,如此他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对草原生活的表面描述,具有了深刻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品格。

  周宇和侯德也是坚定的画布上的跋涉者。在生活中,他们显得憨厚、拙朴,但在艺术上,却敏感又敏锐。周宇在绘画上曾进行了多种风格面貌和形式语言的探索,作品既有写意的、表现性的,又有非常具象和写实的。他的具象写实不是传统油画的写实,而是融入他非常明确的主观化处理,他将空间关系压缩在三维和二维之间,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表现语言上,他将感性的挥洒和理性的调控相结合,显示了对油画艺术和草原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把握;侯德的优势是人物画,他对人物形象特征和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他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他的《永恒的祝福》不但是内蒙古美术创作难得的佳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优秀之作。他近些年所作的特写肖像系列,也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粗犷有力的形式语言打动人心。

  蔡树本是个艺术上的多面手,他游弋于油画、壁画、室内设计和水墨画多个领域,均游刃有余,表现不俗。单就油画而言,他的作品形式多样,风格迥异——从写实到装饰,从具象到抽象,无论哪种风格,他都驾轻就熟,有很好的掌控,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学养和丰富的艺术才情。

  易晶是位勤奋又多产的画家,他执着地追求油画艺术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他将中国画的用线造型、写意性与油画的塑造能力和色彩优势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境界。他既讲求“笔墨”的灵动,又讲求色彩的微妙变化;既减弱人物、景物的立体感,又强调画面的空间层次;既强调生活的质感,又注意画面氛围的营造,从而把草原上人们平凡的日常生活表现得充满韵味和情调。

  李化军、苗景昌、王治平都是风景画家,他们长期致力于表现内蒙古大草原以及“西部风景”。李化军是写生大咖,他在对呼和浩特周边地区的写生创作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创作出众多感情真挚、风格朴实的作品;苗景昌对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用充满意趣和理性精神的笔触,把苍凉、辽阔的“西部风景”表现得具有诗的品质和精神的深度;同样是表现“西部风景”,王治平的作品则开朗、宏阔,具有平易近人和雅俗共赏的特点。

  谢建德和阿斯巴根是两位蒙古族画家,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谢建德从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创造了独特的图式风格。他的作品不是对某个具体生活场景的描绘,而是把蒙古民族的人物形象和草原生活的视觉符号重新组合,构造出一个主观的画面,追求一种永恒性和象征性,以期在形而上的层面对蒙古民族和草原文化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阿斯巴根的绘画则具有明显的表现性倾向,他从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寻求灵感,从先民留下的深厚的物质和精神资源里获得丰富的营养。他反对机械地模仿客观对象,强调绘画的感情色彩和主观表现。在他那些充溢着民族基因的作品里,造型、色彩、构成、笔触的魅力得到了很好地发挥。他的画,构图天马行空,十分自由,造型硬朗,色彩强烈,用笔大胆狂放,无拘无束,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

  刘乐民的绘画涉及人物和风景两个领域,他用十分内敛和朴素的绘画语言描绘西部的人与土地,表现了“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和莫大的诗意”。他的画具有强烈的个性气质,其人物画体现了他对西部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现,传递出“西部地区人与社会的难言气息”;他的风景画在简洁、单纯的构图中,展现了西部地区特有的地域风貌,营造出一种苍凉、静谧、庄重、雄宏的史诗品格,具有一种永恒感和历史感,体现了明显的精神性追求。

  在青年画家中,王耀中、张可扬和李波是杰出代表。同样是表现内蒙古的草原生活,他们的作品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王耀中思想敏锐,关注现实,其作品表现当下的草原生活,特别是现代文明对游牧生活的影响。作品人物塑造典型、有力,色彩主观而鲜艳,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油画《守望草原》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张可扬深得俄罗斯油画传统之精髓,在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画面里表现草原生活,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和场景表现生动,色彩跌宕、明快,技法娴熟,把油画的表现力发挥得酣畅淋漓;李波从中国传统壁画中汲取营养,运用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表现他对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理解。作品色彩厚重、层次丰富,加之斑驳的肌理效果,很好地表现了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沧桑的历史感。

  10年,对于内蒙古草原油画院来说,是一个从创立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也是一个不断耕耘和不断收获的过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特别提到了近年来民营文化机构和自由文化工作者等民间力量的活跃,他强调指出:“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这是民营文化机构的福音,因为艺术生态正是这样,只有百花齐放,多元发展,才能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只能是死水一潭。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向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结合内蒙古的实际,这段话非常形象地告诫我们,文艺工作者既要脚踏实地,站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关注当下内蒙古人的生存现实,又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向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思想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气派,又能和时代同步伐,为世界所欢迎的优秀作品来。我们祝愿内蒙古草原油画院这个创作群体,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高层次的参与精神,努力探索与实践,在坚守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开拓多元局面,创作出更多富有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美术创作述评
~~~——读吴国丽新书
~~~◎常耀宗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收藏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观察·兴安
   第08版: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民间的力量
《指间沙》的“热”与《泠泠明月》的“冷”
海日寒诗歌特征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