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投资。该市全面梳理今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加快相关手续办理,实施市级领导包联制度,帮助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积极谋划一批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物流配送、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立并完善市旗两级发改、财政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资源共享、平台统一的项目库,对受疫情影响前期手续不全的项目,实行项目“承诺制”“代办制”,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给予“拿地即开工”等绿色通道政策。目前已完成476个待开复工重点项目的审备案。
保金融。出台《通辽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协调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对开复工企业应对疫情的支持。全面摸清全市已开复工企业今年按月到期贷款、本息及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办理申贷、续贷、倒贷等业务。积极探索“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等措施,支持企业授信,协调银行机构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适当降低利率、减免降低利息,调整还款期限和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全市已完成涉企贷款到期续贷或展期75户、涉及本金13.38亿元,已落实续贷29户、展期15户,本金共计11.91亿元;正在办理续贷9户、展期11户,本金共计1.36亿元。
保预期。继续做实做大“助保贷”业务,放大贷款比例,增加贴息额度,争取贷款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统筹调剂国库资金,兑现市旗两级政府优惠奖励企业政策,设立项目资金审批绿色通道,及时拨付各部门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备春耕生产、春季造林工作,针对疫情期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入户率低等问题,积极组织农资、玉米、粮食等生产企业复工生产,协调经销商加快储备调运,确保春耕农资供应充足。
保就业。出台可操作性援企稳岗管理办法,并设立2亿元援企稳岗资金,主要用于失业保险返还、困难企业补助等。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各类就业创业特色培训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企业用工培训力度,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出台通辽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争取贷款规模达到3亿元以上。出台支持创新、创业及就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增强企业吸纳就业及创新创业能力。依托自治区现场招聘会云服务平台、通辽惠民网APP 等平台对外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指导用工企业和求职者开展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招聘用工。
保政策。出台支持奖励政策,支持出口创汇企业、总部经济企业落户通辽,大力发展蒙医药大数据中心、能源大数据交易中心、肉牛大数据交易中心、粮食交易大数据中心“四个大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税源、增加税收。加大政府对企业融资担保、再担保的支持力度,降低担保费率。
强信心。实施企业包联制度,市级领导包联市重点企业、推动分管领域政策落实,旗县领导包联当地重点企业。市旗两级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密切监测全市经济运行状况,加强一二三产业调度。市纪委监委对不作为、吃拿卡要、影响营商环境和投资落地案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