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憨态可掬猪首埙

  □杨萌萌

  藏品:酱釉猪首埙。

  年代:金代。

  规格:腹径5厘米,高4.5厘米。

  特点:烧制成猪首模样,整体施半釉,即上半部分施釉,下半部分露胎。共有五个孔,双眼为两个孔,鼻有两小孔,猪首后部有一孔。

  渊源: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称为八音。埙被称为土乐,独占八音之土。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延不断,使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已知年代最早的埙是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红陶埙,只有单孔,距今已有7000多年。夏商时期,埙发展到了成熟鼎盛期,成为宫廷雅乐代表性乐器之一,但是又很快成为民间玩物。秦汉以后,埙逐渐从史书上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隋唐,埙最终成了儿童玩具。

  当代埙的制作更富艺术观赏性和实用性。经过众专家不断探索,在音阶、音色上得到了完善,甚至有时成为乐队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猪文化元素。考古证据显示,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饲养家猪。与今人对猪的印象不同,古人普遍认为猪是一种灵物。在商代,猪曾被大量用于祭祀。再往后,甚至以猪来取名,如汉武帝原名就叫刘彘(彘即猪),《晋书》中更记载有人取名为陈猪、孔豚(豚也泛指猪),《金史》中有叫完颜猪儿的……以猪取名者不胜枚举。

  古人还把猪视为神力的象征。魏晋时,曾有把战舰命名为野猪的,以示骁勇善战;汉末王莽把他最精锐的部队取名为猪突·勇。

  时至今日,猪不再有神勇的寓意,但依然有富足、善良、温顺的内涵。

  点评:古人发挥想象力,利用猪的面部特征进行制作,憨态可掬,极富趣味;音阶简单,应是一个儿童玩具。

  酱油厚重,未施满全身,是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施釉特点。

  收藏:通辽市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特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柳琴弦颤意无穷
唐乐遗珍小忽雷
憨态可掬猪首埙
玉箫吹梦金钗影
鼓韵千年风犹存
琵琶声声落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