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兰秋狝山河壮

  □郑学富

  藏品:“五彩狩猎图”瓷板画。

  年代:清代。

  规格:长25厘米,宽16.2厘米,高3.5厘米。

  特点:长方形,中空,四侧面有长方形和圆形插孔。两面以绿锦地上饰朵花为边饰,一面以五彩绘博古图,一面绘狩猎图。

  只见狩猎图这面,群山之间,一只小鹿惊惶失措,一边向前疾奔,一边回头张望,后面的马上骑一手拿弓箭之人,箭已离弦正射向小鹿;山后一官人骑在红马之上,身后跟一侍童,肩扛大伞,向这边观望。

  渊源:彩绘瓷板,是一种既具实用性又可赏玩的装饰品,最早见于隋唐时期的考古发掘资料中。

  清康熙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手工业迅速发展,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富商巨贾阶级,他们的生活家居追求奢糜,彩绘瓷板从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除镶嵌于家具等器物之上外,更多镶嵌于插屏、挂屏、多扇围屏上,当时景德镇大量生产,并行销欧洲。

  康熙瓷板画有青花、五彩两种装饰,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六棱形,形制上有空心、实心之分,正反两面均绘有图案。

  康熙早期的五彩器基本上保持了明代五彩的风格,由于设色对比强烈,强调线条的笔力,给人以硬朗之感,故有“硬彩”之称。康熙中、晚期的五彩器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谓盛世景象的生动反映。

  古人一般在秋天捕猎,故称“秋狝”。欧阳修有《秋狝诗》云:“戎容修大狝,杀气顺行秋。”到了清朝有“木兰秋狝”的围猎盛事。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

  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专门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康熙帝之所以决定每年秋天在木兰举行行围活动,并非为了狩猎娱乐,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康熙帝有《出古北口》诗曰:“年年秋狝此经过,峭石天成险隘多。沙漠名王皆属国,但留形胜壮山河。”

  点评:布局疏朗。受当时版画艺术影响,采用单线平涂技法,颇具特色。

  收藏: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百年偕老水云乡
木兰秋狝山河壮
菊下觅食好个秋
山乡秋韵入画来
梧桐芭蕉最相思
秋蔬肥美葡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