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木斯:蒙汉兼备让我有了更多机会与选择

  □本报记者  李新军

  9月10日,记者见到刚刚调入呼伦贝尔市文联的阿拉木斯。一副近视眼镜让这个黝黑的、牧区长大的小伙多了几分文化人气质。

  今年42岁的阿拉木斯,出生在新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自小在牧区纯蒙语环境中成长。1998年,从原呼伦贝尔盟蒙古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保送到通辽民族学院学习英语专业。

  “当时,大学英语专业是汉语授课,没有蒙语授课班,我的汉语基础不太好,所以大一、大二学习很困难。”提起这段求学经历,不善言谈的阿拉木斯找到了话题。

  “为了毕业后能去中学当老师,我下定决心必须学好专业课。当时我特别刻苦,同时学两种语言,先学好汉语,再学英语。” 阿拉木斯娓娓道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阿拉木斯顺利毕业后,分配到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一中学教英语。从牧民到人民教师,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梅花香自苦寒来。10年的英语教师生涯,练就了阿拉木斯深厚的语言功底,他不仅能教英语、兼通蒙语和汉语,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蒙古族原创诗人。他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在八省区获得过蒙语创作优秀奖。6年前,阿拉木斯调入新巴尔虎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今年,他以“双语人才”的身份,从基层调入呼伦贝尔市文联任《呼伦贝尔》(蒙文)编辑。阿拉木斯说,蒙汉兼通让他的人生有了更多机会和选择。

  “蒙语和汉语思维不一样,创作环境不一样,要理解汉语创作的文学著作,必须学好汉语。”阿拉木斯坦诚地说。

  这个月中旬,阿拉木斯即将被呼伦贝尔市选派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深造当代文学。为了他热爱的文学创作,也为了编好杂志,他还在继续努力学习汉语。他说:要多读书、多查字典,才能充分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及发展。

  “像阿拉木斯这样的双语干部,会蒙语方便到牧区工作,会汉语方便艺术界交流,蒙汉兼通更利于推动呼伦贝尔文学艺术发展。现在是信息社会,汉语的表达更宽泛,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大。”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姚广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深度
   第08版:收藏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全国人大财经委 在我区开展经济形势专题调研
集大原高铁项目察右前旗隧道开工
阿拉木斯:蒙汉兼备让我有了更多机会与选择
“科技兴蒙 绿色发展”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座谈会召开
认真学安全 快乐伴成长
我区向社会集中公开 336个自治区部门年度决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草原学习轻骑兵”宣讲团走进赤峰
2020年全区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举行
学习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全区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 工作完成近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