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在田间 让农民甜在心头

  □本报记者  及庆玲 

  在巴彦淖尔市的田间地头,常年活跃着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驻河套灌区硕、博士研究生流动党支部,这支队伍从未被雨雪风霜动摇躬身践行科技强农的使命,他们用学思践悟诠释学以致用,以产学研用推动创新发展。2018年12月,党支部被选入首批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今年,党支部加大“最强党支部”建设力度,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增强融合党建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党小组,开展科学试验、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示范推广和结对共建帮扶,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

  灌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水盐问题复杂,生产实践中面临土壤次生盐碱化治理困难、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技术难题,如何把科研论文写在河套大地上?

  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围绕盐碱地改良利用、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节水控肥等重大科技问题和产品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了理论支撑—技术研发—产品推广的工作体系,在杭锦后旗三道桥镇、临河进步村、隆盛村、五原隆兴昌镇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示范推广,在进步村推广“水梦”吸附剂黄河水过滤技术,在曙光试验站试验示范滴灌技术及黄河水首部过滤系统,在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开展科技种田知识与方法普及,在五原隆兴昌镇开展两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盐碱地改良效果监测评价及五原县盐碱地改良示范推广等。党支部的两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7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10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点项目2项,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项,申请国家专利共5项,编制地方标准5项,出版研究专著4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EI论文18篇,举办农牧民培训1500余人次

  “地里的蚯蚓太多了,影响农作物生长该咋办了?”“土地盐碱化严重,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近日,在五原县举办的科技小院培训会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学生导师被村民们团团围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面对面请教技术问题。“面对面地为我们农民服务,感觉特别贴心。”前来取经的农民们不由得发出感叹。

  2019年,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五原县共建了“科技小院”,学院以驻河套灌区硕、博士研究生流动党支部为试点,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方式、基层组织建设和“三农”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让内蒙古农业大学基层党组织扎根农村一线。先后50余名研究生和10余名导师走进“科技小院”、农民家里、村委会、田间地头,采用“科普讲座”“科技服务站”“田间观摩”等方式普及农业技术,让农民与教授面对面学习,与技术能手心连心交流,专业课堂学理论、田间地头学技能,开启了“理论+实践”的大门,让农民甜在心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影像力
   第05版:经济涮锅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十)
   第08版:科技
   第09版:首府观察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联合体”吹响集结号 产业兴旺助增收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嬗变
党建引领有为 “硬核”举措有力
线上宣讲
七彩直播间 提升居民幸福感
加强政治修养
“宝音讲堂”开讲
做在田间 让农民甜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