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芳菲启新程

——读丰建国散文集《御风而得》
  ◎常耀宗

  丰建国的文学创作始于1982年,至今已在区内外报刊杂志刊发散文、小说、随笔500万字。他的散文创作已形成特色鲜明的思想艺术风格:贴近人类的生存之地,表现记忆库存中的人和事,像乌云过后的太阳一样,给人一抹亮色,洋溢着人性的温暖气息。

  对文学的挚爱催生创作激情,乡土和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写作养料,这一切沉淀了丰建国的思想,使他在小说、随笔,特别是散文写作中奋力攀登。他像一位勤奋的歌者,把对生活、对故土的眷恋,把已经远去却仍留芳菲的故乡情韵、生活的酸甜苦辣,变成明丽优美、给人启迪、陶冶情操的文字,让我们听到了对过往追念里寄寓着的感慨,令人“悠悠我思”。

  怀想、追忆乡间事物、经年往事、风土人情,始终是丰建国笔下最得心应手的描写主题。收入散文集《御风而得》中的文章,几乎涵盖了他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时期农村的、城市的、在他心灵上留下深刻烙印的各种事物、乡风民俗、劳动场面和生活趣闻……在他的笔下,老屋、门墩儿、火炕、甜苣儿,饮马河、小城、车站、街巷等风物生动翔实;播种、收获、割草、打石子、搂树叶等劳作灵动呈现;马、麻雀、狗、小兰花等城乡动植物,妙趣横生、真切动人。在《碎屑穿串》《故土情韵》《亲情无言》三辑中,丰建国描述了对于大地“精灵”们、对于亲情的喜爱与敬畏,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灵动优美,由物及人,充满无限爱意和感恩之情。尽管他目前诗意地栖居在城市,但我们仍能听到他来自乡间的吟唱,温暖着在城市里“曾经沧海”的心,给这个世界带来弥足珍贵的慰藉。

  文学理当顺应时代呼唤,自觉融入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去,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注入正能量。《御风而得》打动人的是其形式背后富含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关怀。丰建国用优美的语言赞美故土、反思人生、歌唱生活、怀念亲人。他把真情凝结成催人奋进的长歌,昭示着博爱与真诚,关乎着灵魂与真我。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担当的作者心中那泓清澈的泉水,听到了那一腔高亢的歌唱,通过幽雅而深邃的意象传呈给读者,让人思绪绵绵,每生颖悟。丰建国的散文关注百姓冷暖、未来生活方向。他的眷恋,常常牵系着人的栖居、人的生存状况。他的散文,或咏物或怀旧,或忆故人或阐释人生,往往通过描绘社会现象,揭示生活本质,道出哲思启悟,给人以阅读享受与精神馈赠。

  比如,《唢呐声声》:“在这北方之地听一曲哀乐,才能有真的哀,真的切肤摘心的悲伤,才能淋漓尽致地宣泄大彻大悟的珍爱生命、善待人类之情。”又如《逝去》:“正因为我们经历过逝去了的一切,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的过程就是在于积累,生活的意义也在过往之间,把遗忘的一些极具人情人性的逝去,重新收拾,让它灿烂一路美丽。虽然这些逝去不是物质的,所以才显得生动无比。因为这是触及灵魂,牵引精神和感动过心灵的。”丰建国表现逝去,并非只为表现而已,表现过后给人的感觉不是空落落的,而是让人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心存念想。在这个消费时代,这些文章宛若心灵鸡汤,是我们急需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作家铁凝曾说过“文学是灯”,意思是文学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烛照人类前行的力量。丰建国的散文已具有了这种姿态。他对于农民、对于家园的那种眷恋和怀念,对于农民进城打工、陪孩子读书,致使农村成了空巢老人村、农田渐渐变得荒芜,显示出极大的忧虑和深深的思考。我们从《乡村渐失田园诗》《农民》等这些细微生动的散文里,可以看出作家悲悯的人文情怀。“多少次到乡下,那落寞老人和夕照,那哀伤老柳和孤鸦,那荒凉院落和断墙,这些仅是片断的流转,让我为村庄的失落而满腹茫然和忧伤。”(《村殇》)“大部分农民除了刨闹土地,他们也想在农闲之时进城凭力气靠本事挣点钱,但这又谈何容易呢?……谁叫他们是农民呢?”(《农民:沉重的称谓》)透过他的言语,可见一种精神上的矛盾在纠结着作者,这是多么痛彻心扉的无奈啊!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他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价值取向。“如今的老城处处是工地……南沙地的变化是随着电厂的诞生而有所改变,不再沉寂也不再荒凉了。高大的厂房和日夜轰鸣的机声使南沙地走出了田园诗意的境地……从而有关南沙地的许多旧梦已被无情驱退。逼视眼前的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梦幻将显的现实……”(《桑梓忆旧》)南沙地不在,新城已诞生,按理这该欣喜,可在丰建国的笔下是喜也是悲,留给我们的是有关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索。

  写人喻物、借景抒情是丰建国散文写作的又一特色。王国维认为,写物是具体有形的,感情是虚幻无形的。只有以无形求有形,以实显虚,以客观物象显主观情感,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作品的创作才是可能的。在《秋风掠过玉米林》中,丰建国写道:“又是一季秋风拂过玉米林。收获的人里也不见了老岳父。去秋的玉米林里,他默默地掰玉米……而今却只有风过耳。”“秋风拂过玉米林,那是不尽的挽歌在唱,回荡着袅袅不绝的哀伤……”特定季节、特定环境、特定情景连在一起,勾勒出一片特有的荒凉景象……它表现了作者痛苦的心境,凉秋与悲愁融为一体,妙合无限地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读来使人身临其境,产生强烈共鸣,由此诱发和开拓出的诗意空间是巨大的。

  此外,文集中“友情天地”“读书说文”两辑,是他为文的又一领域和恣意表达。尽管有些文友至今未曾谋面,但从中可见他异常坦率和诚恳的态度,更见他关注文坛的热诚情怀,同样是回忆花园中的奇葩,芳香怡人。

  我们读丰建国,读他的才气,读他的人气,其实,更让我耐读的是他的赤诚。他就像原野上的那棵默默生长的大树,从不张扬和做作,深深地汲取生活中的养料,不断壮大自己,用一抹绿色——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颜色,为芸芸众生献出一份生机。相对于文学艺术,回忆是首永恒的歌。其间的情绪和感觉的力量正是回忆的趣味。只有在回忆中,我们才可以体验当时无法体验的一切,才能通过遗忘和想象双重的迂回和曲折达到回忆,才能从散碎的记忆碎片中开掘出有意味的空间。

  散文集《御风而得》是丰建国成长的见证,亦是他为文的总汇。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丰建国的创作才能和实力。《御风而得》是生活的浓缩与生命的结晶,其中包含的反思当下、回望来路的启示,对当代人是极重要的精神食粮。希望丰建国继续关注农村正在进行的历史变革,触摸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脉动,创作出现实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文学精品。也希望他能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能开掘更新颖的主题、更深邃的思索。在语言和艺术上,能够更出新意、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温智慧
~~~——读丰建国散文集《御风而得》
~~~◎王珉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诗集《蒙古马》浅谈
留住芳菲启新程
《一秒钟》:写给电影人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