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装饰,源于青铜纹饰,秦汉以后陆续发现了文字瓦当,其中大多以吉祥祝语为主,常用于建筑功能分门别类的用途上,使其建筑更富于功能氛围,达到建筑环境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如同“单于和亲”“单于天降”“四夷尽服”瓦当,印有特指汉匈关系的文字内容,所指的就是西汉中晚期匈奴呼韩邪附汉、和亲的重大政治事件。
根据召湾汉墓清理报告,“单于和亲”和“单于天降”瓦当出土过两次,1953至1954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在包头郊区召湾清理汉墓时,在木椁填土中掘得“单于和亲”“单于天降”铭文瓦当,这两种瓦当曾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81年夏,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在召湾74号汉墓木椁墓填土中,亦发现“单于和亲”“单于天降”“四夷尽服”瓦当各一枚,以后该类瓦当残片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都陆续有少量发现。
据内蒙古博物院研究员丁勇介绍,“单于和亲”瓦当,直径15.5厘米,“单于天降”“四夷尽服”瓦当直径约为17.5厘米,较“单于和亲”瓦当略大。这些瓦当质地细腻、坚硬,颜色深灰,格局一致,皆以瓦当圆心为中,单线划正“十”字为四等分,各等分内阳文书刻一字,从右诵读,边轮宽大。
瓦当的文字多为篆书,其笔划粗犷,大气磅礴,书体脱于秦篆笔意又隶中有曲,用笔精悍,风格疏朗流丽。
篆书之美是建立在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在瓦当有限的空间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书法之美。据统计,瓦当篆文的变化有120多种,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的,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作用。
瓦当中所绘制的文字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研究我国书法、篆刻的珍贵资料,对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今人看来,瓦当更像是古人在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符号。在相当高度的屋檐上,在有限的面积里,在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瓦当尽可能地以最醒目的姿态呈现,散发着无穷的装饰之美。
而文化的魅力,在千年之后,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