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变脸” 幸福升级

  □见习记者  郝佳丽  通讯员  祝柳

  顺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进入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整洁的道路两旁,砖瓦房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依次排开,农家乐、小吃店、超市的招牌一一闪过,一派新农村风光。

  过去,马鞍山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里没啥像样的产业,“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党支部为村民们找准了山葡萄种植的路子,但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在一次次思路调整和产业转型中,马鞍山村逐步探索出在党组织引领下抱团发展的产兴业旺之路。去年,受疫情、酒厂产能收缩等原因影响,马鞍山村的山葡萄滞销,急坏了村民。就在这时,喀喇沁旗河南街道党建联合体主动作为,联系成员单位、农业合作社、山葡萄酒厂,解决了135户种植户的山葡萄滞销问题,保护了种植户的收益。“幸亏有党组织和企业帮忙,不然山葡萄卖不掉,我们损失就大了。”村民郑杰心怀感激地说。

  这只是喀喇沁旗河南街道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河南街道党工委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街道或社区遇到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需要职能部门支持配合时,街道党工委通过融合党建联席会议向成员单位党组织“吹哨”召集,联合职能部门与街道党工委共同商议、解决问题,形成“部门围着街道转、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问题转”的处理问题模式,让群众的急难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河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波说:“‘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社区工作提供便利、增加底气,不仅可以形成社区、街道及上级部门合力,而且社区有了直接向相关部门‘吹哨’的权力,能够激发更多解决问题的动能,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融合党建引领下,如今的河南街道,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基层治理高效有序,百姓生活幸福安逸。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出彩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经济涮锅
延伸党建“触角” 推进服务零距离
传好接力棒 当好接班人
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追寻红色记忆
“三务公开” 全覆盖
环境“变脸” 幸福升级
送学上门
小区有了党支部 楼道有了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