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蒙古经济而言,去年一季度与今年一季度,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去年,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经济下滑,到后来经济逐季恢复和全年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过山车”般的感受让市场主体铭心刻骨。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怎么样?4月中旬的自治区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答案开始揭晓——今年一季度,全区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注定不凡!求证并支撑上述答案的,是以“增长”为高频词的同期经济运行分项指标。
第一产业基础稳固——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0%。
工业增长面扩大——全区37个工业行业中,有31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3.8%。
制造业发展向好——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也快于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增加值增速。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2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
稳定供应链成效突出——3月份全区物流业景气指数较2月份提高3.7个百分点,呈明显增长态势。
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释放——全区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8.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2%。
关联数十个行业兴衰的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全区房地产业完成开发投资79.8亿元,同比增长71.7%;商品房销售面积255.5万平方米,增长90.5%;商品房销售额155.5亿元,增长77.8%。
消费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均实现19%以上增幅。
消费升级步伐稳健——全区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9%,智能手机、化妆品和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均超过60%,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0%。
……
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运行如何?贯穿始终的增长数据是催人奋进的回答。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运行路上,要达到上述目的,“如何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是难度最大的考题。
内蒙古考得咋样?
经济运行数据进一步作答:一季度,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6元,同比增长14.6%;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2元,同比增长19.0%。
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个个增长指标,让不少记者瞪大眼睛……随后争相追问增长背后的“密码”……
“全区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促进增长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
面对“连珠炮”般的追问,自治区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夏荣华进行宏观层面解答。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虽然宏观,却客观而真实。解答问题时,夏荣华同时提出:一季度,经过全区各地努力,经济看“长”的亮点是多方面的,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也是确凿无疑的。
追根溯源,才能无愧昨天、成就今天,并走向美好明天。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专家指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增长,固然与去年同期(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全区经济持续走低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我区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成果,抓住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机遇关乎曾经,也关乎前途与未来。上述“机遇”重点是指: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获得多重叠加的扩大内需机遇和转型发展条件。
专家学者们认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也为我区进一步把资源、生态、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创造了巨大空间,内蒙古有条件有能力在新发展阶段实现良好开局。
起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究竟何以实现经济增长和良好开局?——穿越历史与实践的云烟,这一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是:奋斗!
为了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以来,内蒙古打出一套推动稳增长的“组合拳”——
开展政银企对接,创新金融服务,让中小微企业发展成本更低;
加快推动制造业领域、基础设施领域重大投资项目落地;
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增加居民收入,合理增加公共消费;
扩大低收入群体各类保障覆盖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非煤产业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正是稳增长措施在全区各地的加快落地,才为内蒙古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夏荣华说。
探寻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内蒙古经济必将百尺竿头、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