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拧紧建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动力主轴”

  □本报记者  及庆玲

  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大抓基层的重点,突出党建引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重塑治理版图、优化治理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实现了城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新突破,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治理力量由依靠政府主导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感得到提升。

  乌海市委明确将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作为推动和保障乌海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政治任务来抓,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按照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要求,进一步压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责任,拧紧建强城市基层党建“动力主轴”,大力实施“融合行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形成“1+6”制度体系,从顶层设计和推动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力争用3年构建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海南区着力做牢做实“大工委”“大党委”制,由派出所所长挂职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20名社区民警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或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通过下好“兼职委员进村(社区)关键棋”,切实为基层治理盘活新的资源。

  像这样,乌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明责、赋权、扩能为重点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后,街道主要承担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等8项职能。同时,街道被赋予了涉及街道的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新建小区前期物业选择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等7项权利。同时,实施面向基层的减负增效,全面清理签订的各类“责任状”,规范对街道的评比达标、示范创建等活动,让街道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如何找准党的工作与群众所思所盼的共鸣点、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根本利益的结合点?乌达区按照“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标准配齐人员,成立网格党支部70个,配套设立党员楼长40个,在职党员担任红色楼栋长和红色单元长60余人。建立网格管理平台,网格工作室、红色物业试点、服务打卡等一系列区级重点任务成效显著,“红五心”治理模式、“道德银行”“520驿站”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全面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如今,乌海市全覆盖设置网格786个,建立“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调整优化 “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格局,形成全网覆盖、上下贯穿、一体运行的组织网络。全市530家机关事业单位、245家非公企业和44家社会组织与网格联建共建,促进需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党工委将最大限度延伸党组织触角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在小区成立党支部,在楼栋建立党小组,在党员业主中推选党员中心户,初步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滨河街道党工委以所辖5个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实现“15分钟生活服务圈”在时间、空间和各领域上的全覆盖。

  乌海市深入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按照“一厅六区多元”模式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大门常开、群众常来”运行机制,建成率达90%,全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党员和群众不出1公里范围就能享受到各方面的便利服务。全市社区党组织统筹各类服务群众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撬动了其他各类社会资源,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难题,树立了社区党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党建引领筑根基 乡村振兴谋福祉
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
精准找问题 务实解民忧
学党史强信念
聆听戍边故事
拧紧建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动力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