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鄢冬副教授编剧、导演的话剧《山楂妈妈的远方》,于日前在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小剧场成功首演。该剧由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乌兰牧骑队员李斌、通辽市科尔沁区文化馆演员刘家鹏以及内蒙古大学学生共同出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心灵碰撞的视听享受。
话剧《山楂妈妈的远方》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题材上的特殊性,这是一部描摹作家生活的话剧。该剧讲述了一位怀揣文艺梦想的农民与众位作家、艺术家发生的摩擦、碰撞和交流,最终赢得众人尊敬并成为一名诗人的故事。从作家的主体身份出发,又能运用旁观性视野,以第一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观察作家,使得该剧赢得关注。
话剧《山楂妈妈的远方》以“艺术和生活”为戏剧核,是一部兼具讽刺、幽默与温情为表现风格的话剧。该剧的人物性格丰富:有率真明朗、命运多舛却依旧热爱生活并勇敢逐梦的女主人公李雨燕,桀骜不驯、敢爱敢恨的男主角羊夫,敦厚喜感、敬业务实的班主任夏先生,油腔滑调、活泼逗乐的搞笑担当有才,多才多艺、正直自恋的唱歌爱好者奥特,视儿子为生命、冷静理性的母亲陈莉,富有青春气息的浪漫主义者小云,风风火火的东北俏佳人二妮,善良、质朴、孝顺的雨燕儿子等,他们围绕作家学院这一群体发生了众多悲喜交加的故事。
该剧线索清晰,矛盾冲突明确,围绕李雨燕与羊夫的爱情、李雨燕与众作家的身份认同两个矛盾展开。剧目开篇呈现了作家学院学生们的困惑和迷茫,班主任夏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无济于事后,只能失望离场。女主人公李雨燕以旁观者的身份入场,看到作家们颓废的状态难过至极,她不理解为什么大家要混沌度日。幻境与现实、虚假与真实交织于舞台上。怎样才能成为作家?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矛盾闪现其间。常人看来,作家是神圣的职业,而在这部剧当中,李雨燕的出现告诉观众,作家并不像圣人一样离我们很远,农民也可以成为作家。
第二至第三场,该剧围绕李雨燕群体身份认同与自我身份认同两个过程的实现展开,群体认同的过程主要通过李雨燕与陈莉、羊夫、二妮三人矛盾冲突的解决予以实现。羊夫与李雨燕第一次相遇的定睛一瞥,就在彼此心中播下爱情的种子,二人朦胧的爱情宛如丝线,既绵长又脆弱。善良的雨燕与舍友陈莉分享《母亲》杂志的征稿喜讯,使得正处于创作瓶颈期的陈莉燃起嫉妒之心。二妮出于对羊夫的喜欢,对李雨燕一直心有隔阂。因此,陈莉、羊夫、二妮三人共同联手,调查《母亲》杂志的真假。在第四场中,编剧让矛盾冲突升级爆发至最高点,三人经过调查得知该杂志根本不存在,在众人面前揭开了“真相”,所有人陷入到对李雨燕的怀疑与失望之中。第五场,李雨燕儿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潭死水的状况,原来“假杂志”是儿子借稿费之由让母亲接受自己的供给而伪造的。真相大白,温情使得李雨燕与众人对生活重拾希望,每个人都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李雨燕农民作家的身份终于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肯定与承认,爱情与友情、理想与现实、质疑与信任等人生的命题在这里得到了解释。
该剧艺术特色之二在于舞台的极简呈现,导演擅长用关键要素将情节层层推向高潮。一本《母亲》杂志,设置悬念引发大家疑问;一封信,解开了所有谜团与误会,让观众恍然大悟;一首诗,《山楂生活》是雨燕对生活的真诚告白,生活就像吃山楂,不仅清新甜蜜,也会酸涩味苦,点明主旨。
在舞台布景与灯光音效方面,该剧遵循简约精炼的原则,打造虚实结合的舞台风格,在满足剧情的基本需要之上,追求自然唯美之感。
“我本来以为,生活在无望的泥沼中还要眺望太阳的姿势是孤独的,但你们让我知道,每一个太阳底下的普通人都渴望奔向远方。”这是李雨燕对生活的真情告白,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期许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