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区:攻坚克难逐浪前行 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

海南区工业园一角。 石厉增 摄
农区居民自编自演节目展示乡风文明。郝飚 摄
华盛绿农现代农业项目。王颖 摄
美丽的黄河西行客栈。孟和朝鲁 摄
自治区首座加氢站落户海南区。郝飚 摄
  □王颖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定睛回眸,一幅乌海市海南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恢宏画卷展现在眼前:“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人均GDP突破15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8.2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和5.9%……多年来,海南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力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壮大文旅产业,以拼搏实干的劲头,攻坚克难,逐浪前行,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为践行高质量发展交上一份优异的海南区答卷。

  聚焦生态环境治理 全力守护碧水蓝天

  “天蓝、水清,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了。”海南区居民王丽花说。王丽花所说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这美好,却来之不易。

  “十三五”以来,海南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水、气、土”三大主战场,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措施,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绿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海南区以现有生态建设成果保护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林草结合、适地适树的原则,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以沿边、沿路、沿山、沿河防护林为重点的生态绿化廊道建设,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稳步实施四合木保护区工矿企业退出、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修复治理工程,着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十三五”时期,实施了约12万平方米的绿化新建、改造、补植工程。目前,海南城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3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9.4%、绿地率达47.6%。与2015年底相比,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均增长了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增长7.66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53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绿已成常态。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海南区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推行环保网格化管理,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防止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推进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改造,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广纳集团骆驼山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标杆,推进煤矿采空区自燃、矸石自燃、渣土扬尘等方面治理取得新成效,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完成黄河海南段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促进区域水质稳步提升。2020年,海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2天,较“十二五”末增加28天;完成哈布其干沟治理、黄河岸线二期防护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城区综合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辖区黄河水质达到二类标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正成为海南区人民更多的生态福祉,护绿、爱绿也成了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转型发展蹄疾步稳

  自治区首座加氢站投入运营;青石化学、科硕、森洋、汇昌等一批重点产业转型项目建成投产;焦化行业资源产能重组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氯碱化工产能稳步提升,主导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做长做精……一个个“喜报”,在海南区经济版图上犹如色彩斑斓的图画,拼成海南区工业化的绚丽图景。

  这些,是海南区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面对产业转型重重挑战,海南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强区之基、立区之本,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推动工业由大到优、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海南区立足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传统产业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合做强煤焦产业,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向高端循环绿色方向发展,支持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西来峰分公司做强做优,重点抓好广聚500万吨、泰和300万吨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打造安全环保清洁的现代煤化工示范企业;推动氯碱产业提档升级,鼓励乌海化工继续延伸产业链,重点推进中联化工无汞触煤、零级距工艺50万吨PVC续建项目。立足煤化工和氯碱化工氢能供应优势,培育引进氢能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乌海化工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努力打造多种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立足现有精细化工产业基础,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以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项目为重点,构建从原料、中间体向成品、制剂延伸的产业链条,持续推进鑫卫化工医药中间体、科硕二期农药中间体、晟昊公司染料中间体等项目建设,使新兴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今日之海南区,正在描绘一幅新时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目前,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分类转办政务服务事项达90%以上,网办率100%,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办理。

  乡村振兴画卷铺展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条条乡村道路整洁干净,一户户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一个个村庄多姿多彩……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下,一幅田富人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充满乡愁的风景正在海南区大地破茧化蝶、应运而生。

  在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平坦的道路,整洁干净;路两边的文化墙上,绘着乡土气息浓郁的“文明图”;一条穿村而过的水渠唱着欢快的歌谣,把丰收送到庄稼地中,把幸福传递到农家心中。

  “之前万亩滩村基础设施跟不上,环境脏乱差,一些村民的文明意识也不强,存在随手乱丢、乱倒的现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变美了,道路平整了;村庄有了专职的保洁人员,有了垃圾集中倾倒点和垃圾箱,大家的思想、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万亩滩村村干部甘秀金说。

  海南区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把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从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道路畅通、绿化亮化等基本任务抓起,统筹城乡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投入,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区、惠及农户。

  结合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坚持统筹发展、规划先行,编制好农区村庄布局建设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形成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持续改善农区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农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垃圾收集处理配套设施和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开展“厕所革命”,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海南区着重突出“一村一特色”,做好保元30万只蛋鸡项目、盐碱水对虾养殖项目等特色养殖项目建设;加大特色种植业发展,开展葡萄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不断提升种植效益和规模,引进华盛绿能食用菌和亚葳高效农业示范园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打造出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依托地理优势以及本地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海南区让乡村的美丽“风景”变“前景”,打造出黄河西行客栈、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阳光田宇等旅游景点,并通过举办“北方海南·黄河风”暨黄河西行客栈文化旅游、农民丰收季等系列主题活动,加快“旅游+文化+农业”的融合发展。

  如今,一处处让人“望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的乡村美景正在海南农区成为现实。 

  挖掘黄河文化价值 做足做活文旅融合

  黄河自宁夏进入内蒙古,首站便是海南区。黄河穿区而过70公里,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该区不仅拥有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拥有黄河西行客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明长城、蒙医学府满巴拉僧庙、内蒙古小三线军工企业纪念馆、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农耕文化陈列馆等历史人文景观。

  盛夏时节,位于海南区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赛汗乌素村的黄河西行客栈风景正好。天下黄河向东流,但九曲黄河自宁夏进入内蒙古乌海市境内却一路北上,走到这里更是改道西行。艳阳下,西去的黄河与黄绿相间的林带草地、黄墙褐瓦的民居小院相映成趣。

  过去这里是有名的垃圾场,村民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为生,收入微薄。近年来,海南区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经过多年发展,黄河西行客栈再现黄河风情美景,成为乌海市及周边地区颇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西去的黄河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黄河这一段,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盛产优质鲜食葡萄和优质葡萄酒。坐落在村里的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乌海有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近年来,搭着村企合作的快车,赛汗乌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小镇”,与村庄融为一体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还荣获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赛汗乌素村民王胜云说,随着游人越来越多,全村有相当多的人家靠种植葡萄收入达10万元以上。

  随着黄河文化旅游的兴起,以黄河文化为题材的绘画、剪纸等艺术品也应运而生,广受市场欢迎。海南区书画院院长鲁婷从小生长在黄河边,自小就喜欢黄河石。前几年,她尝试将泼墨造型和工笔技法运用到黄河石彩绘创作中,没想到,形态各异、朴实圆润的黄河石被赋予艺术特质后,黄河石彩绘作品备受好评。鲁婷说:“我一定要继续做好黄河石彩绘创作,传承和弘扬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母亲河、幸福河的故事。”

  自古以来,海南区所在的区域就是各民族交融之地。在海南区黄河沿岸,现在仍有12处秦、明两代长城遗址。在赛汗乌素村二道坎村民小组,一座高大雄伟的烽火台矗立在黄河岸边,俯视着北去的河水和对岸的空旷大漠。这座明代烽火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些长城遗址正在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

  坐落于海南区拉僧庙镇图海山上的满巴拉僧庙修建于乾隆43年(公元1778年),是一座经医双修寺庙,更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的蒙医学府。僧人们在钻研佛法的同时也精修医学教义,他们利用附近的药材研究出数十种蒙藏药秘方,造福附近百姓。如今的满巴拉僧庙已是集藏传佛教文化、蒙医体验、民俗风情观光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区。

  围绕深厚博大的黄河文化,海南区充分深挖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正在全力以赴做足做活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这篇大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草原号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海南区:攻坚克难逐浪前行 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