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921》:记录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 ◎张瑞坤

  知名导演黄建新执导,余曦、黄欣、赵宁宇团队编剧,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陈坤、李晨、王俊凯、胡先煦领衔主演的献礼建党电影《1921》于7月1日在全国上映。该部影片是继《开天辟地》(1991)、《建党伟业》(2011)之后又一部献礼建党之作。影片重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起点”,讲述建党初期首批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勇往直前,让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故事,追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该部影片为新时代新主流电影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讲好英雄故事树立了典范,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详实的史料  讲述建党故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电影《1921》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出发,结合国际形势变化,记录“中共一大”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生动地再现了“中共一大”成立及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的历史过程。影片中出现的“中共一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外国语学校、上海大世界、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等历史场景,使得观众身临其境。创作团队通过具有历史质感的画面,还原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社会面貌,达到历史与现实的同频共振,引发观众的心灵共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社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影片《1921》不仅聚焦1921年前后中国的历史事件,同时还洞察国际社会的形势变化。1921年,先辈青年突破重围、战胜困难,确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体现出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胸怀、崇高理想和英勇奉献精神。影片中还融入了国际背景,比如,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曲折过程。影片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放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背景之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点燃了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的精神之火,激发起亿万人民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磅礴力量。

  丰富的细节  讲述革命故事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之花灌注到所塑造的人物内心世界之中。细节是文艺作品表达人物内心变化的有效方式,牵引着观众审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共同寻找人性的闪光点。也就是说,丰富的细节不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文艺作品带来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影片《1921》中李达把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送到印刷厂,反复强调一定要把稿件中的“百姓”一词改为“人民”。仅仅一个词语的修改,体现出李达内心世界的纯粹与真诚。正是影片中细节的出现,配合精神内核的有机整合,从而完成了故事情节的编织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影片《1921》中一束鲜花、一副眼镜、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把雨伞等细节的出现,映射出先辈青年决心改变旧中国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如,李达和王会悟搬家过程中,李达让王会悟拿着一瓶栀子花,体现出革命青年之间的默契与情谊。周恩来和邓小平在巴黎建立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体现出革命青年的信仰与使命。王会悟带着毛泽东熟悉上海贝勒路树德里3号周围的环境,体现出革命青年的机智与勇敢。李达在房屋天台上与对面小女孩的微笑对视,体现出革命青年的善良与梦想。一幕幕的革命故事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典型的人物  讲述英雄故事

  文艺作品最终要靠塑造人物形象来传情达意、服务主题。在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影片《1921》中有一段毛泽东从上海法租界跑到外滩的故事情节。这段“夜跑”的情节设置是对青年毛泽东成长历程和精神轨迹的双重书写。正如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所述:“人的精神主体,大致可以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精神主体的表层结构,指被理念支配的意识层面的内容;精神主体的深层结构,指历史与现实的合力积淀在人的心灵深处的内在意识。”影片中“夜跑”的故事情节,从表层结构来考察,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典日,结果遭遇“不能入内”,愤怒的情绪驱使他离开庆典现场,奔赴远方。从深层结构来考察,映射出青年毛泽东立志改变旧中国的决心和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榜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载体。影片《1921》中有一段李达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谈话的故事情节。李达为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要坚定走自己道路的立场,导致谈话预期效果以失败告终。李达深知道路的曲折和艰难,但是他依然执着地去探索,体现出先辈青年的骨气和底气。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的支撑,生命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影片《1921》中还向观众呈现了“中共一大”之后共产党人壮烈牺牲的画面。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敌人的枪口前宁死不屈;1943年9月27日,陈谭秋被敌人秘密杀害……正是这些先辈青年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和民族尊严,才换来了国家的新生、民族的独立。

  不忘来时之路,方能砥砺前行。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电影《1921》可谓是一部再现“初心之始、使命之源”的精品力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公告
   第07版:公告
   第08版:公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1921》:记录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 ◎张瑞坤
守望民间艺术 传承优秀文化
走出荧屏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