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实践创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滕驰

  构建稳固统一的治边理念是坚实保障。趋于一致的治边理念能够为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稳定的思想根基和治理环境。内蒙古在边疆治理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始终将稳固统一的治边理念作为实践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因时而进、因地制宜、因势而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机制。对内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外巩固和强化中蒙俄政治互信、经济往来与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内蒙古在推动中蒙俄多边互动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夯实共生互补的经济基础是内生动力。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拓展,荣辱与共的利益共享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凝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而共生互补的经济基础则是多民族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基本前提,多极共治、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相互依存,能够汇聚优势、弥补不足,激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各民族、各地区日益成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整合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核心内容。文化整合既可以使文化不断更新发展,也可以使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以宽广的胸怀对多民族、多文化进行包容和滋养,而不是与世隔绝、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交流、理解、融合、共享是不同文化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也是惟一出路。

  打造牢固互嵌的社区环境是客观需求。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而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空间基础进行支撑。可以从居住空间、学习空间、娱乐空间等方面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进的空间场域,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从而形成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民族关系。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平台”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08版:地方盟市
编者按
推动新时代各民族“三个相互”融合发展
坚持三重逻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实践创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立足“共同”理念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构建互嵌式社区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立足两个大局 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贡献中国智慧
在民族工作中正确把握“同”与“异”的关系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助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