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由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以及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差异引起的新环境适应性不强等因素,导致一些农牧人口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弱,已经影响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研究证实,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影响劳动者就业数量、质量及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升劳动者技能与素质,更方便生活和积累社会关系,增强就业机会及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宏观层面而言,民族地区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是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各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也正是我国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全国市场一体化加快形成的当下和今后,民族地区特别是在农牧区应形成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能力的自觉意识,以提升农牧民的环境适应性和就业竞争能力,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此外,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