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节,恰如一个驿站

  □张志国

  进了腊月门儿,按照过年的习俗,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忙年了。河套人称年节为“过大年”“大过年”。关于过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民间向有“六个月种田,四个月赋闲,两个月过年”的说法。

  河套人过年,一般以腊八节为起点,腊八过后则年味渐浓,延续到腊月下旬,家家户户进入紧凑的准备年货阶段,一面逛市场采购过年物品,一面在家里蒸、煮、炸、炖、炒。到了除夕,合家团聚,欢歌笑语。从正月初一至初七,各种仪礼,花样翻新。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逛庙会。年节一直延续到二月初二青龙节,才算告一段落。前后约两个月时间,节日不断,喜宴连连,家家兴高采烈,户户乐此不疲。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使得许多全新的生活方式应运而生,河套年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人们把过年时一家人的团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种四世同堂的生活方式早已不复存在,而是一家人各奔东西,四处从业谋生。有的人甚至浪迹海外,行踪漂忽,一年之内难得与家人见上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把亲情的表达寄托在一年一度的过年时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与家人团聚一起过年就成了许多人的共有心结和强烈内心诉求。

  由团聚而派生出来的年节活动,通常有饮食、娱乐、敬老、访友、婚宴等,集中享受物质精神文明成果,感怀风俗习惯,传承家风古训。

  民以食为天,河套又是以美食著称的地方,过年把吃放在第一位,自来如此。在商品短缺时代,人们平时生活清苦,往往把过年视为集中改善生活的时机,在吃喝上一般要来一番相对奢侈的消费。人们的日子普遍富裕起来后,过年改善生活已不是问题,在饮食方面大大丰富了内容,又不断提高消费的档次,总之在吃喝之事上从不吝啬。

  随着大众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过年时节人们更重视良好家风的营造和家训的传承。比如修家谱,近些年越来越时兴。河套地区是近代以来的移民地区,许多民俗从四面八方移植而来。修家谱在晋陕一带有牢固的传统,做得比较正规、持久,河套地区渐次引进仿效,逐步形成普遍的共有追求。再比如民间文娱活动,传统的打坐腔、二人台等民间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营造,如今在河套城乡已广为普及。几乎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些丝弦歌舞的爱好者组成的社团,每有闲暇,便自发凑到一处,二胡、洋琴、笛子、梆子等器物一应俱全,身怀技艺的能人各显神通,相与娱乐,吸引村民围观,不仅造成红红火火的热闹氛围,而且使艺术审美的情趣发扬光大。

  拜年是年节最重要的礼俗。在河套,晚辈拜长辈,同辈互拜,一律恭恭敬敬,喜喜乐乐。就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邻里乡亲,相互见面也都客客气气,嘘寒问暖,把笑堆在脸上。年节被视为人生旅途的重要节点。拜年本身包含恭贺长寿健康的美意,又有辞旧迎新、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祝愿。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了一年,年节正是回顾和展望的恰当时机。年节,恰如一个驿站,歇歇脚,喘喘气,卯足了劲继续赶路。这种体验,刻骨铭心,比陈酿老酒还要浓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草原号
   第05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肩负起重大责任 履行好光荣使命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首府
   第12版:收藏
盛一盆红红火火
春风辞(组诗)
洁白的奶食
霞光树影
炊烟,乡愁(外一首)
年节,恰如一个驿站
远在儿孙近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