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调雨顺好耕耘

  □雷焕

  藏品:浑源牺尊。

  年代:春秋。

  质地:青铜器。

  规格: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

  特点:浑源牺尊这件青铜器呈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3个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牛背上的3个空穴原来应该有盖,但已经缺失,牛尾也没有了,只留下一个不规则的窟窿。从其特殊的结构分析,它有可能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器可以盛酒,牛腹注水用来温酒。此器形态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的四蹄稳健有力,神似一头正要下田耕作的春牛,牛头上充满张力的双角、圆瞪的双目保持了真实感。这种器物在青铜器发展史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其造型与牺尊近似,而在考古和文献中均未有合适的名称取代,便也沿用旧称把它命名为“牺尊”。这件春秋晚期的“牛尊”集铸造、设计、雕刻艺术于一身,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生活中的实用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渊源:《周礼》上有这样的记载:六尊为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和山尊;牺尊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件牛尊。牺尊的名字来源于《诗经》:“白牡骍刚,牺尊将将”。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

  1923年正月的一天,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名叫高凤章的村民在田间劳作,一镢头下去,黄土地上发出了“铿锵”之声,一件青铜器暴露了出来。高凤章连忙叫来乡邻帮忙,挖出了60余件青铜器,包括鼎、盘、盉等礼器,也有戈、剑等兵器,在众多青铜器中,这件牺尊格外显眼。牛鼻环在当时称为“棬”,《吕氏春秋·重己》中提到:“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牺尊上的鼻环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状况,这是研究中国牲畜驯化史的一件宝贵的实物资料。牺尊纹饰反映了春秋晚期一项新的青铜铸造技术,因为牺尊颈部、腹部、腿部等部位精细的纹饰居然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有的是倒置过来的形状,专家考证是来自同一个母模的翻印。后来从山西出土的晋国青铜器上的纹饰印证了专家的判断。

  点评: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正如诗人臧克家在《老黄牛》中写道:“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藏所:上海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泥牛鞭散六街尘
策马扬鞭正当时
六合同春万事顺
便觉春光四面来
风调雨顺好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