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版图上,内蒙古状似一匹驰骋的“骏马”。它以青山为底,与绿水为伴,只此青绿,不仅是全区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寄以深情和挚爱的美好家园,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内蒙古讲大局、担使命,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这也是内蒙古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胸怀“国之大者”,在“国之大者”中找准的定位和坐标。
勇担使命,步履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以零容忍的态度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以久久为功的行动修复生态环境创伤。这步棋,内蒙古落子如飞。
树牢绿色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锡林郭勒盟将继续把保护草原生态作为第一位的、压倒性的任务。”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罗青如是说。
就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的霍照良与总书记的对话仍记忆犹新:“今后不再上了?”总书记所指的,是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区域都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了。”
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毫不犹豫把生态环境挺在前头。”
从自治区到盟市再到基层,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已经成为共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根植血脉。
生态红线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区87%的面积划入限制开发区域,51%的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实行严格管控,不搞打破自然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资源承受能力的项目。
节能降碳成为不可逾越的“硬指标”——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大力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新上能源资源型产业项目;实施能耗双控,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对耗能超标企业严格限制。
严密法治真正长出“硬牙齿”——依法依规审核征占用草原林地项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对2010年以来违规违法破坏草原林地问题全面起底、彻底整治,对重点案件实行警示约谈、挂牌督办,恢复草原林地植被81.31万亩,追缴罚款罚金7.35亿元。
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能耗双控硬约束有力落实,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成效明显,扭转了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失控状况。呼和浩特入选“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兴安盟成功创建全区首家地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厚植绿色优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2月17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召开2022年度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三次联席会议。
2月23日,商都县委书记高永斌主持召开察汗淖尔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专题会议。
春节刚刚过去,两次会议,相隔5天,为了同一件事。
察汗淖尔湖位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交界处,周边分布着10万亩天然草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察汗淖尔生态恶化。
近两年,内蒙古坚决扛起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主体责任,建立了蒙冀两省区察汗淖尔湿地保护和修复专项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察汗淖尔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同时,推进“水改旱”生态修复工程,对流域内高耗水企业实行限批政策,严禁扩建项目增加取用地下水,最大限度减少湖水和地下水抽采量。
经过一年多修复治理,丰雨季节察汗淖尔水域面积增加到14.9平方公里,各类植物长势旺盛,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
窥一斑而知全豹。只要是有利于厚植绿色优势的事情就坚定不移推进,只要是不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行为就坚决有力纠正,内蒙古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编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1—2035年)》《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草原到森林,从荒漠到河湖湿地,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科学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继续下大力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河湖长制全面实行,河流、湖泊都有了专属守护者。五级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从林草部门唱“独角戏”到党政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合唱”。
久久为功换来碧水青山。全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生态状况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曾因矿山开采满目疮痍的大青山南坡,通过山体修复和绿化,重现“千里郁苍”“画屏森列”的风采。3万亩滚滚流沙变绿洲,曾代表着“不毛之地”的乌海市白独贵湾被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替代……
征途漫漫,任重道远。
“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到2023年,所有在期露天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同步完成全部历史遗留废弃采坑治理任务,做到绿则存、不绿则退。”罗青说。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郝影表示,要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执行最严格的草原保护制度,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林草力量。
澎湃绿色动力——全领域全过程推动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过去因长期“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模式而留下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让内蒙古深刻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老路子走不下去、再也不能走了,生态环境不允许,人民群众不答应。必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永江佳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人员在一烧杯污水里投入一支普通注射器量的聚合氯化铝,几秒后,废水中的杂质变为絮状物下沉,水变得清澈透明。聚合氯化铝是目前全球范围普遍使用的高效水处理剂,而这一项目的原料,正是工业园区产生的煤灰、煤渣。
大片的光伏板努力吸收阳光制取绿电,在夏天,你还会看到光伏板下种着的土豆、药材等经济作物。这里是位于库布其沙漠的亿利光伏治沙示范基地。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工业旅游”的光伏新型产业模式,犹如巨大的绿色银行,年发电量约12.5亿度,每年减少碳排放120万吨。
变废为宝、吃干榨净、循环利用、全链条无污染……
坚决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甚至违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模式,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全领域全过程的绿色转型渐入佳境。
全区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生态光伏电力装机容量增至300多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能耗排放实现由“红”转“绿”……
道路多曲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彻底摆脱速度情结、路径依赖,顶住压力、忍住阵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新路子。”内蒙古党校副校长马桂英如是说。
实干赢未来。“坚决摒弃过度依赖资源开发、资源消耗的做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决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转变分散低效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赤峰市委书记万超岐提出的“三个坚决”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