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责任在这里,我的战友也在这里,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要守护好她。”这就是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光明路特勤站队员刘险锋的防疫宣言。
从烈焰滚滚的火场,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从抢险救援一线,到抗击疫情的战线,2年前,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抗疫先进个人刘险锋在自己的家乡湖北省麻城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冲在抗疫第一线,如今他再次扛起弥雾机,守护自己的第二故乡——乌海市。
3月份开学之际,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任务,要求对当地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复课前的消杀工作,刘险锋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消防站指导员。
“让我带头去吧,我有经验!”刘险锋说。在去往消杀地点的路上,关于消杀药剂的配比、消杀器材的调试操作、防护服的穿戴等流程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了一遍又一遍。到达消杀地点后,由刘险锋带队的消杀小组迅速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和精准,消杀器材的选用和药剂的配比上,我们都要仔细严谨。”开始前,刘险锋强调着注意事项。随后,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背上20多公斤重的弥雾机,一套动作一气呵成。
“大家一定要把防护服和护目镜穿戴好!”消杀任务开始前,刘险锋逐一帮助队友将拉链从下而上依次拉上,密封拉链拉口,确保每名队友没有一处皮肤裸露在外。消杀任务开始后,他们在充满刺鼻消毒水味道的环境中来回穿梭,仔细对教室、食堂、实验室、宿舍等区域进行消杀。“尤其是教室的桌椅、垃圾桶和宿舍都是和学生高频接触的地方,都有一定的风险,一定要消杀仔细,绝不能放过每个细节。”刘险锋不时地嘱咐队友。
现场弥漫着浓烈的消毒水味道,他们从这个区域到那个区域,认真地执行着消杀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虽然是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但是一趟消杀流程下来,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汗流浃背,他们却顾不上透透气。摘下防护面罩的时候,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嘴唇也干裂脱皮。
“消杀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我们多坚持一会儿,孩子们的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刘险锋不时地给一起消杀的队友鼓劲。整个消杀过程经历了3个多小时,刘险锋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学院5栋教学楼和宿舍区近4万平米建筑的消杀工作。
今年是刘险锋在乌海的第十年。工作中,他一往无前冲锋陷阵,在疫情面前他毫不退缩,把一腔热血化为坚守,守护着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用实际行动履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展现新时代消防“火焰蓝”的忠诚和担当。